基于多级筛选与DTN特性的车联网路由协议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车联网研究的背景 | 第17-18页 |
1.3 本文工作与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1.4 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车联网路由协议研究 | 第20-32页 |
2.1 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 | 第20-22页 |
2.1.1 移动自组织网络 | 第20-21页 |
2.1.2 车辆自组织网络 | 第21页 |
2.1.3 延迟容忍网络(DTN) | 第21-22页 |
2.2 车联网路由协议研究 | 第22-29页 |
2.2.1 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 | 第23-26页 |
2.2.2 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 | 第26-27页 |
2.2.3 基于广播的路由协议 | 第27-28页 |
2.2.4 基于簇的路由协议 | 第28-29页 |
2.3 DTN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 第29-31页 |
2.3.1 DTN网络的数据存储与转发 | 第29-30页 |
2.3.2 DTN网络的路由策略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移动模型研究与改进 | 第32-43页 |
3.1 随机路点移动模型 | 第32-34页 |
3.2 高斯-马尔科夫移动模型 | 第34-35页 |
3.3 地理受限的移动模型 | 第35-39页 |
3.3.1 道路移动模型 | 第35-36页 |
3.3.2 障碍物移动模型 | 第36-37页 |
3.3.3 曼哈顿(Manhattan)移动模型 | 第37-39页 |
3.4 微观交通流Krauss车辆移动模型 | 第39-43页 |
3.4.1 Krauss移动模型简介 | 第39-40页 |
3.4.2 Krauss模型的改进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基于多级筛选与DTN特性的协议改进 | 第43-62页 |
4.1 AODV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 | 第43-48页 |
4.1.1 运行过程 | 第44-47页 |
4.1.2 AODV路由协议的实现过程 | 第47-48页 |
4.2 AODV路由协议的缺陷 | 第48-49页 |
4.3 基于多级筛选的改进算法 | 第49-54页 |
4.3.1 基于连接稳定性的筛选 | 第49-50页 |
4.3.2 基于节点密度的筛选 | 第50-54页 |
4.4 基于DTN特性的协议改进 | 第54-60页 |
4.4.1 DTN网络的路由机制 | 第54-56页 |
4.4.2 DTN初始化模块 | 第56页 |
4.4.3 束处理模块 | 第56-57页 |
4.4.4 DTN路由模块 | 第57-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2-90页 |
5.1 仿真实验工具 | 第62-69页 |
5.1.1 网络仿真器 | 第62-63页 |
5.1.2 交通仿真器SUMO | 第63-65页 |
5.1.3 车辆分布的泊松(Poisson)过程 | 第65-69页 |
5.2 改进后的Krauss移动模型仿真实验 | 第69-72页 |
5.2.1 减速曲线的微观对比 | 第69-71页 |
5.2.2 仿真实验的宏观分析 | 第71-72页 |
5.3 交互仿真平台 | 第72-76页 |
5.3.1 交互仿真平台类型 | 第72-74页 |
5.3.2 路由协议性能指标与实验参数 | 第74-76页 |
5.4 多级筛选的改进协议性能仿真实验结果 | 第76-84页 |
5.4.1 基于车辆节点个数变化的仿真 | 第76-79页 |
5.4.2 基于车辆节点最大速度变化的仿真 | 第79-81页 |
5.4.3 基于数据包数量变化的仿真 | 第81-84页 |
5.5 融合DTN特性的改进协议仿真实验结果 | 第84-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