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c蛋白结构域Ⅲ的定点突变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表(中英文对照)第9-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47页
    1.1 Bt生物学特性及分类第15-19页
        1.1.1 Bt生物学特性第15-16页
        1.1.2 Bt分类第16页
        1.1.3 Bt活性谱第16-18页
        1.1.4 Bt产生的活性物质第18-19页
    1.2 Bt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第19-26页
        1.2.1 杀虫晶体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第19页
        1.2.2 杀虫晶体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第19-20页
        1.2.3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分类第20-22页
        1.2.4 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22-26页
    1.3 Bt产生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第26-27页
        1.3.1 营养期杀虫蛋白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第26页
        1.3.2 营养期杀虫蛋白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第26页
        1.3.3 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的分类第26-27页
        1.3.4 营养期杀虫蛋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27页
    1.4 Bt产生的伴胞蛋白(PS)及其编码基因第27-35页
        1.4.1 伴胞蛋白对癌细胞的活性第27-29页
        1.4.2 伴胞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第29-30页
        1.4.3 伴胞蛋白基因的分类第30-32页
        1.4.4 伴胞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32-35页
    1.5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高效表达第35-39页
        1.5.1 高效目的基因的克隆第36页
        1.5.2 目的基因的改造第36页
        1.5.3 高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38页
        1.5.4 增效基因的转录调控第38-39页
    1.6 Bt杀虫晶体蛋白的改造第39-44页
        1.6.1 定点突变的研究进展第39-40页
        1.6.2 杀虫晶体蛋白结构域Ⅰ的改造第40页
        1.6.3 杀虫晶体蛋白结构域Ⅱ的改造第40页
        1.6.4 杀虫晶体蛋白结构域Ⅲ的改造第40-41页
        1.6.5 突变蛋白对提高活性、延缓抗性、扩大杀虫谱的影响第41-44页
    1.7 苏云金芽胞杆菌在医学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第44-45页
        1.7.1 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医学昆虫第44页
        1.7.2 苏云金芽胞杆菌抗寄生虫的作用第44-45页
        1.7.3 Bt抗癌作用的展望第45页
    1.8 立题依据和意义第45-47页
第二章 Cry1Ac5蛋白的分析和突变位点确定第47-61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47-49页
        2.1.1 Cry1Ac5蛋白序列第47页
        2.1.2 软件和数据库第47页
        2.1.3 分析方法第47-4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9-59页
        2.2.1 Cry1Ac5蛋白与其它Cry1A蛋白的比较第49-52页
        2.2.2 三维结构特征第52-54页
        2.2.3 Cry1Ac5蛋白结构域Ⅲ的特点第54-57页
        2.2.4 β20-β21 loop在Cry1Ac5蛋白三维结构中的位置第57页
        2.2.5 β20-β21 loop的特点及作用第57-58页
        2.2.6 Cry1Ac5与其它Cry蛋白的β20-β21 loop比较第58-59页
    2.3 讨论第59-60页
    2.4 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Cry1Ac5蛋白β20-β21 loop丙氨酸扫描突第61-9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2-72页
        3.1.1 材料第62-68页
        3.1.2 方法第68-7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2-86页
        3.2.1 Cry1Ac蛋白的丙氨酸扫描突变第72-75页
        3.2.2 突变子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5-78页
        3.2.3 突变子在cry-B宿主菌中的表达第78-81页
        3.2.4 突变株生物活性测定分析第81-82页
        3.2.5 软件分析第82-86页
    3.3 讨论第86-88页
        3.3.1 PCP定点突变原理第86-87页
        3.3.2 突变效果第87页
        3.3.3 突变前后的变化第87-88页
    3.4 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I585的定点突变及其功能分析第90-11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0-93页
        4.1.1 材料第90-92页
        4.1.2 方法第92-9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3-107页
        4.2.1 I585在Cry1Ac5三维结构中的作用第93-94页
        4.2.2 突变子的测序结果分析第94-96页
        4.2.3 I585突变子镜检和SDS-PAGE验分析第96-98页
        4.2.4 生测分析第98-101页
        4.2.5 毒蛋白的纯化第101-102页
        4.2.6 稳定性分析第102-103页
        4.2.7 突变前后结构变化比较第103-105页
        4.2.8 I585A与野生Cry1Ac晶体的形态比较第105-106页
        4.2.9 荧光光谱分析第106-107页
    4.3 讨论第107-109页
        4.3.1 I585 在Cry1Ac5蛋白中的作用第107-108页
        4.3.2 I585 突变稳定性和杀虫活性之间的联系第108页
        4.3.3 I585A增强蛋白稳定性的意义第108-109页
    4.4 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10-112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10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科学意义第110-111页
    5.3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均相”多相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生态环境阈限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研究--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