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引言第13-18页
第一章 廉政建设的内涵第18-27页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1.2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理论渊源第19-27页
        1.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建设思想第19-20页
        1.2.2 马恩的廉政建设思想第20-22页
        1.2.3 列宁的廉政建设思想第22-23页
        1.2.4 毛泽东同志的廉政建设思想第23-24页
        1.2.5 现代西方国家的廉政建设思想第24-27页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现状第27-36页
    2.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举措第27-29页
        2.1.1 对干部进行廉洁从政的教育第27页
        2.1.2 建立健全反腐败专门机构第27-28页
        2.1.3 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第28页
        2.1.4 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化反腐第28-29页
    2.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成效第29-31页
        2.2.1 提高了廉政建设的认识第29页
        2.2.2 丰富了廉政建设的方法第29-30页
        2.2.3 完善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第30-31页
    2.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难点第31-33页
        2.3.1 由治标走向治本第31页
        2.3.2 内律与外律的统一第31-32页
        2.3.3 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第32页
        2.3.4 整合党的监督体制第32-33页
    2.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面临的挑战第33-36页
        2.4.1 执政的考验导致廉政建设的艰巨性第33-34页
        2.4.2 经济体制的改变使得腐败呈现多发性第34页
        2.4.3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得廉政建设面临严峻性第34-35页
        2.4.4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廉政建设的复杂性第35-36页
第三章 影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主要因素第36-44页
    3.1 影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思想因素第36-39页
        3.1.1 理想信念不坚定第36页
        3.1.2 党性修养不足第36-37页
        3.1.3 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第37-38页
        3.1.4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38-39页
    3.2 影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社会因素第39-41页
        3.2.1 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第39页
        3.2.2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下滑第39-40页
        3.2.3 社会转型期的行为失范第40-41页
    3.3 影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制度因素第41-44页
        3.3.1 权力过度集中第41页
        3.3.2 民主管理不强第41-42页
        3.3.3 权力监督缺位第42-44页
第四章 加强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4-54页
    4.1 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廉政基础第44-46页
        4.1.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第44-45页
        4.1.2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第45-46页
        4.1.3 大力开展各项廉政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第46页
    4.2 完善制度建设,消除腐败漏洞第46-48页
        4.2.1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第46-47页
        4.2.2 建立健全预防制度第47-48页
        4.2.3 建立健全惩治制度第48页
    4.3 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制度落实第48-51页
        4.3.1 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第48-49页
        4.3.2 重建审计监督体系第49-50页
        4.3.3 加强纪委监督第50页
        4.3.4 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第50-51页
    4.4 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反腐力度第51-54页
        4.4.1 健全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第51-52页
        4.4.2 具体化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第52页
        4.4.3 引进多元评价主体,实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汾西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山西晋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