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交通诱导处理与分析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2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10页 |
| ·研究对策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2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日本的动态路线引导系统 | 第12-13页 |
| ·欧洲的Ali——Scout 系统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北京市动态交通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4页 |
| ·上海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 第14-18页 |
| ·研究不足 | 第18页 |
| ·本课题出发点及思路 | 第18-19页 |
| 3 相关理论体系 | 第19-25页 |
| ·交通工程理论 | 第19-20页 |
|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 ·全球定位系统理论 | 第21页 |
| ·计算机理论 | 第21-22页 |
| ·通信理论 | 第22页 |
| ·数据库理论 | 第22-23页 |
| ·数据标准理论 | 第23页 |
| ·路网交通容量计算理论 | 第23页 |
| ·最短路径计算理论 | 第23-24页 |
|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 | 第24-25页 |
|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5 交通诱导因子的设计和路网模型的建立 | 第27-32页 |
| ·交通诱导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子 | 第27页 |
| ·路网的抽象 | 第27-28页 |
| ·路网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 ·路网数据预处理 | 第29页 |
| ·路网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 6 交通诱导处理与分析模型设计 | 第32-43页 |
| ·交通诱导理论介绍 | 第32-36页 |
| ·时间间隔的划分 | 第32-33页 |
| ·诱导原理介绍 | 第33-36页 |
| ·路径诱导算法介绍 | 第36-38页 |
| ·交通诱导处理与分析模型设计步骤 | 第38页 |
| ·交通诱导因子引入模型 | 第38-40页 |
| ·交通诱导处理与分析模型的应用 | 第40-43页 |
| 7 交通诱导数字地图概念模型设计 | 第43-49页 |
| ·数字地图概念模型设计 | 第43-44页 |
| ·交通信息概念模型设计 | 第44-48页 |
| ·结点信息概念模型 | 第44-45页 |
| ·弧段信息概念模型 | 第45-47页 |
| ·路障信息概念模型 | 第47-48页 |
| ·集成概念模型设计 | 第48-49页 |
| 8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9-54页 |
| ·整体结构设计 | 第49页 |
| ·功能结构设计 | 第49-51页 |
| ·基础功能模块 | 第49-50页 |
| ·核心功能模块 | 第50-51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51-54页 |
| ·数字地图数据结构 | 第51-52页 |
| ·结点信息数据结构 | 第52页 |
| ·弧段信息数据结构 | 第52-53页 |
| ·路障信息数据结构 | 第53-54页 |
| 9 系统编程 | 第54-58页 |
| ·编程工具介绍 | 第54页 |
| ·示范区描述 | 第54页 |
| ·模块编程 | 第54-58页 |
| ·系统主界面编程 | 第54-55页 |
| ·数据获取模块编程 | 第55页 |
| ·数据管理模块编程 | 第55页 |
| ·信息查询模块编程 | 第55-56页 |
| ·诱导分析模块编程 | 第56-57页 |
| ·专题图模块编程 | 第57-58页 |
| 10 交通诱导处理与分析系统实现 | 第58-72页 |
| ·系统主界面实现 | 第58-59页 |
| ·交通信息查询与分析功能实现 | 第59-64页 |
| ·交通诱导分析功能实现 | 第64-72页 |
| 11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取得的成绩 | 第72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