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变迁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以浙江省M村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2页 |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有关村落儿童社会化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乡村文化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有关乡村文化变迁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对文化变迁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6页 |
·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 第16-17页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第18-20页 |
·研究类型以及调查类型 | 第18页 |
·研究地点的选取 | 第18-19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19页 |
·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调研地点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22页 |
·M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21页 |
·M村儿童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第2章 M村文化变迁概述 | 第22-28页 |
·改革开放前M村的文化变迁 | 第22-23页 |
·M村乡村文化的特点 | 第22页 |
·改革开放前M村文化变迁概况 | 第22-23页 |
·改革开放后M村的文化变迁 | 第23-28页 |
·改革开放后M村文化变迁的动因 | 第23-24页 |
·20世纪80年代公共文化活动变迁 | 第24-25页 |
·20世纪90年代乡村基础教育边缘化 | 第25-27页 |
·21世纪初M村社会交往方式新特征的出现 | 第27-28页 |
第3章 公共文化活动式微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 第28-36页 |
·M村公共文化活动式微 | 第28-30页 |
·M村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利用现状 | 第28页 |
·赌博活动的猖獗 | 第28-29页 |
·"春泥计划"和"广场舞计划"的落空 | 第29-30页 |
·对村落儿童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扮演的不良影响 | 第30-36页 |
·赌博活动盛行下的儿童社会化现状 | 第30-32页 |
·公共文化活动缺乏情况下儿童社会化现状 | 第32-33页 |
·对儿童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扮演的不良影响 | 第33-36页 |
第4章 乡村基础教育边缘化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 第36-42页 |
·M村基础教育边缘化 | 第36-38页 |
·乡村教师边缘化 | 第36-37页 |
·学校教学内容偏移,文化传承功能丧失 | 第37-38页 |
·对村落儿童行为特征以及自我意识的不利影响 | 第38-40页 |
·对村落儿童行为特征的不利影响 | 第38-39页 |
·对村落儿童自我意识的不利影响 | 第39-40页 |
·学校合并搬迁的利弊谈 | 第40-42页 |
第5章 社会交往方式变迁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 第42-47页 |
·网络带来的交往方式的新特征 | 第42-43页 |
·网络引发交往方式的革命 | 第42页 |
·M村儿童交往方式中的新特征 | 第42-43页 |
·交往方式变迁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 第43-47页 |
·村民自述交往方式变迁带来的影响 | 第43页 |
·交往方式变迁的正功能——社会化过程的主动性 | 第43-45页 |
·交往方式变迁的负功能——社会化过程的易失控性 | 第45-47页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第47-50页 |
·对全文的总结 | 第47-48页 |
·宏观文化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 第48-49页 |
·本文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