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8页 |
·凤蝶形态学特征 | 第12-13页 |
·青凤蝶 | 第12页 |
·异型斑凤蝶 | 第12-13页 |
·线粒体与线粒体基因组 | 第13-14页 |
·线粒体 | 第13页 |
·线粒体基因组 | 第13-14页 |
·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特征 | 第14-15页 |
·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特点 | 第14页 |
·鳞翅目昆虫的分类学研究 | 第14-15页 |
·本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所用材料 | 第18页 |
·实验仪器试剂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线粒体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19-22页 |
·两种凤蝶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两种凤蝶DNA的检测 | 第20页 |
·两种凤蝶PCR引物设计 | 第20页 |
·DNA片段的扩增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青凤蝶和异型斑凤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2-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3页 |
·青凤蝶线粒体基因组 | 第22-28页 |
·异型斑凤蝶线粒体基因组 | 第28-33页 |
·比较与分析 | 第33-36页 |
·线粒体结构和碱基组成 | 第33页 |
·密码子使用情况 | 第33页 |
·tRNA基因 | 第33-34页 |
·A+T富集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凤蝶总科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 第36-44页 |
·凤蝶总科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36页 |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 | 第36-41页 |
·基因间隔区的比较分析 | 第41页 |
·tRNA~(Ser)与ND1基因间隔 | 第41页 |
·tRNA~(Gln)和ND2基因间隔 | 第41页 |
·凤蝶科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4页 |
·系统发育分析所用物种 | 第41-43页 |
·凤蝶科已测线粒体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
承诺书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