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6-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页
  (三)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网络舆情概述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18-34页
 一、网络舆情概述第18-19页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第19-24页
  (一)瞬时突发性第20页
  (二)难控和易控性第20-22页
  (三)交互和广泛性第22页
  (四)表层和非理性第22-23页
  (五)多元和自由性第23-24页
 三、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第24-28页
  (一)网络舆情导致大学生产生“罗宾汉情结”第24-26页
  (二)网络舆情易使大学生陷入“塔西陀陷阱”第26页
  (三)网络舆情易使大学生产生疑过从有心理第26-28页
 四、网络舆情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第28-34页
  (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第28-30页
  (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第30-34页
第三章“微思政”是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第34-44页
 一、“微思政”概念及其提出的缘由第34-38页
  (一)“微思政”概念初探第34-36页
  (二)“微思政”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的区别第36-37页
  (三)“微思政”契合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征第37页
  (四)“微思政”顺应了信息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第37-38页
 二、“微思政”对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第38-40页
  (一)应对舆情,回应快捷第38页
  (二)平等对话,平易近人第38-39页
  (三)短小平快,科学应对第39-40页
  (四)覆盖面广,提高实效第40页
 三、“微思政”对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40-44页
  (一)更新了教育理念第40-41页
  (二)更新了教育手段第41-42页
  (三)更新了教育模式第42页
  (四)更新了教育形式第42-44页
第四章 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应对之策第44-60页
 一、用科学理论指导“微思政”第44-53页
  (一)“微思政”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第44-51页
  (二)发挥“微思政”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51-53页
 二、网络舆情环境下“微思政”发展的对策第53-60页
  (一)加强“微思政”网站建设,优化舆情环境第53-54页
  (二)加强网络“微思政”队伍建设第54页
  (三)加强伦理规范建设,进行“微素养”教育第54-56页
  (四)建立健全网上网下联动机制第56页
  (五)创新网络舆情下“微思政”教育评价机制第56-60页
结论第60-62页
致谢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
下一篇:膜计算在数值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