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一个流”生产方式改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关键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一个流”改善的理论研究 | 第18-26页 |
·“一个流”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一个流”生产方式的涵义 | 第18-20页 |
·拉动式生产 | 第20页 |
·“一个流”生产方式的基本应用 | 第20-21页 |
·“一个流”生产方式与工艺布局 | 第20-21页 |
·“一个流”生产方式与人机工程学 | 第21页 |
·精益生产相关行业推行“一个流”的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交通运输行业推行“一个流”的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电器行业推行“一个流”的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生产节拍与生产周期时间 | 第23-24页 |
·生产节拍 | 第23页 |
·生产周期时间 | 第23页 |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 第23-24页 |
·自働化 | 第24页 |
·ABC分类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A公司生产方式现状研究 | 第26-42页 |
·A公司整体概况 | 第26-31页 |
·A公司概况 | 第26-27页 |
·部装分厂概况 | 第27-30页 |
·配管车间概况 | 第30-31页 |
·外协件供货现状 | 第31页 |
·配管车间工序分析 | 第31-34页 |
·低压阀组工序 | 第31-33页 |
·高压阀组工序 | 第33-34页 |
·配管车间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配管焊接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制程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物流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配管向总装配送的问题 | 第39-41页 |
·配管内部配送问题 | 第41-42页 |
第四章 A公司“一个流”生产方式改善 | 第42-58页 |
·外协件供应的“一个流”改善 | 第42-43页 |
·配管车间“一个流”改善 | 第43-50页 |
·低压阀组改善 | 第45-46页 |
·高压阀组改善 | 第46-49页 |
·输入输出管组改善 | 第49-50页 |
·物流配送系统改善 | 第50-56页 |
·配管向总装配送 | 第50-53页 |
·配管内部配送 | 第53-56页 |
·考虑人机工程学因素的设计 | 第56-58页 |
·皮带线高度设计 | 第56页 |
·周转车改善 | 第56-58页 |
第五章 A公司“一个流”改善效果评价 | 第58-66页 |
·外协件供应“一个流”改善评价 | 第58-59页 |
·提高线体生产效率 | 第58页 |
·降低配管车间库存 | 第58-59页 |
·增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 第59页 |
·配管车间“一个流”改善评价 | 第59-62页 |
·低压阀组一个流改善绩效 | 第59-60页 |
·高压阀组一个流改善绩效 | 第60-62页 |
·输入输出管一个流改善绩效 | 第62页 |
·物流配送系统改善评价 | 第62-63页 |
·配管向总装配送 | 第62-63页 |
·配管内部配送 | 第63页 |
·减少占地面积 | 第63页 |
·焊接质量提升 | 第63-64页 |
·总装下线降低 | 第63-64页 |
·满足线体节拍要求 | 第64页 |
·减少焊工培训及试焊用料 | 第64页 |
·改善收益 | 第64-66页 |
·人力成本节省 | 第64页 |
·周转车成本节省 | 第64页 |
·降低产品报废量 | 第64页 |
·减少培训人员材料费用 | 第64-65页 |
·隐形收益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研究工作结论 | 第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