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货币化理论与货币“迷失”现象 | 第16-24页 |
| ·货币化的概念以及其测度 | 第16-17页 |
| ·“货币的迷失”现象再认识与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 ·货币“迷失”与货币数量论 | 第17-18页 |
| ·货币需求总量分析 | 第18-19页 |
|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 第19-20页 |
| ·M2/GDP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20-24页 |
| 第3章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我国货币化发展趋势 | 第24-34页 |
| ·商品市场的货币化发展进程 | 第24页 |
| ·以土地市场为代表的要素市场货币化进程 | 第24-29页 |
| ·城镇土地货币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5-28页 |
| ·农村土地货币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8-29页 |
|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 | 第29-34页 |
|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 | 第29-30页 |
| ·我国的结售汇制度 | 第30-32页 |
| ·基础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特征 | 第32-34页 |
| 第4章 中国货币“迷失”的一种解释:土地货币化假说 | 第34-40页 |
| ·货币化假说的延伸 | 第34-35页 |
| ·土地货币化创造货币需求的作用机制 | 第35-38页 |
|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分析 | 第35-36页 |
| ·土地财政的路径分析 | 第36-37页 |
| ·城乡土地二元制度的路径分析 | 第37-38页 |
| ·土地货币化与货币供给的作用机制 | 第38-40页 |
| ·货币供给的冲销型干预机制 | 第38页 |
| ·中国的冲销型货币干预机制 | 第38-40页 |
| 第5章 基于货币需求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40-43页 |
| ·数据选取与说明 | 第40页 |
| ·模型构建 | 第40页 |
| ·ADF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3页 |
| ·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