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矿不明采空积水区瞬变电磁法测试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矿井概况及物探方法选择 | 第16-26页 |
·矿井概况 | 第16-22页 |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矿井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主要可采煤层 | 第19-20页 |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准巷道布置 | 第20-2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周边矿井及小窑调查分析 | 第22-23页 |
·采空积水区物探方法对比分析及选择 | 第23-25页 |
·重力勘探 | 第23-24页 |
·地震勘探 | 第24页 |
·放射性勘探 | 第24-25页 |
·瞬变电磁法勘探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瞬变电磁法原理和地面探测方案设计 | 第26-34页 |
·地面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 | 第26-30页 |
·地面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 第26页 |
·瞬变电磁法响应特征 | 第26-28页 |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 | 第28-30页 |
·探测深度计算 | 第30页 |
·探测方案设计 | 第30-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勘探范围选择 | 第31页 |
·回线装置选择 | 第31-32页 |
·测线和测点密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地面物探数据处理及采空积水区范围分析 | 第34-53页 |
·仪器设备参数的试验测定 | 第34-37页 |
·时基试验 | 第34页 |
·关断时间试验 | 第34-35页 |
·接收延时试验 | 第35-36页 |
·电流试验 | 第36页 |
·叠加次数试验 | 第36-37页 |
·探测结果及质量评价 | 第37-38页 |
·探测结果 | 第37页 |
·质量评价 | 第37-38页 |
·探测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地面物探数据处理系统特点及流程 | 第38页 |
·曲线拟合 | 第38-39页 |
·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探测结果解释方法 | 第39-40页 |
·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39-40页 |
·采空积水区的分析判定方法 | 第40页 |
·2#层物探典型测线特征解释及采空积水区范围确定 | 第40-47页 |
·典型测线特征解释 | 第40-45页 |
·采空积水区范围确定 | 第45-46页 |
·2#层采空积水区的进一步验证 | 第46-47页 |
·6#层物探典型测线特征解释及采空积水区范围确定 | 第47-52页 |
·典型测线特征解释 | 第48-51页 |
·采空积水区范围确定 | 第51页 |
·6#层采空积水区的进一步验证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井下瞬变电磁法测试及分析 | 第53-64页 |
·井下物探方案设计 | 第53-55页 |
·井下瞬变电磁法原理及特点 | 第53页 |
·探测仪器设备 | 第53页 |
·井下探测方案设计及实施 | 第53-55页 |
·异常区分析判定方法及流程 | 第55-56页 |
·异常区分析判定方法 | 第55-56页 |
·异常区分析判定流程 | 第56页 |
·井下物探测试分析 | 第56-60页 |
·井下物探结果 | 第60-62页 |
·井上和井下物探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2#层井上和井下物探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6#层井上和井下物探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