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上篇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第一章 ATP结合盒式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2-30页 |
1 ABC蛋白家族概述 | 第12-14页 |
·ABC蛋白家族简介 | 第12页 |
·ABC蛋白家族的结构 | 第12-14页 |
2 ABC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 | 第14-16页 |
·ABC蛋白家族的分类 | 第14页 |
·ABC蛋白家族中各亚家族的功能 | 第14-16页 |
3 ABCF亚家族的研究 | 第16-18页 |
4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 第18-20页 |
·延伸因子eEF1 | 第19页 |
·延伸因子eEF2 | 第19页 |
·延伸因子eEF3 | 第19-20页 |
5 翻译延伸因子EF3在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0页 |
下篇研究内容 | 第30-78页 |
第一章 大豆疫霉ATP结合盒式蛋白PsABCF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 第3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供试菌株和寄主植物 | 第34页 |
·ABCF亚家族基因的转录模式分析 | 第34页 |
·数据库信息 | 第34-35页 |
·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35页 |
·质粒构建 | 第35-36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6页 |
·大豆疫霉遗传稳定和瞬时转化 | 第36页 |
·PsABCF1定位转化子的筛选 | 第36-37页 |
·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大豆疫霉ABCF亚家族中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 第37-39页 |
·大豆疫霉PsABCF1蛋白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9-42页 |
·大豆疫霉PsABCF1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43页 |
·大豆疫霉PsABCF1的瞬时沉默转化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第二章 PsABCF1参与大豆疫霉的生长发育过程 | 第50-6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5页 |
·供试菌株和寄主植物 | 第51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51-52页 |
·PsABCF1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大豆疫霉遗传稳定转化 | 第53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的形态学表型分析 | 第53-54页 |
·氧化压力条件下大豆疫霉菌丝的获得 | 第54页 |
·DNA和RNA的提取 | 第54页 |
·目的基因插入的验证 | 第54页 |
·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分析 | 第54-55页 |
·体外氧化压力敏感性分析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PsABCF1稳定沉默突变体的获得 | 第55-56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的生长速率降低 | 第56-57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的休止孢萌发率降低 | 第57-58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的休止孢萌发异常 | 第58-59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的细胞壁成分分布异常 | 第59-60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对高浓度H_2O_2敏感性增强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三章 PsABCF1参与大豆疫霉的致病过程 | 第66-7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7-69页 |
·供试菌株 | 第67页 |
·致病性测定 | 第67-68页 |
·大豆黄化苗下胚轴侵染分析 | 第68页 |
·活性氧和胼胝质染色分析 | 第68页 |
·胞外漆酶活性测定 | 第68-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致病能力下降 | 第69-70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在寄主中的扩展能力受到影响 | 第70-71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清除活性氧和胼胝质的能力下降 | 第71-72页 |
·PsABCF1沉默突变体胞外漆酶活性下降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