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15-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主体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要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 第20-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休闲观光农业 | 第20页 |
·都市农业 | 第20页 |
·循环农业 | 第20页 |
·生态农业 | 第20-21页 |
·生态农业园 | 第21页 |
·低冲击开发 | 第21页 |
·生态农业园的特征 | 第21-22页 |
·生态与良性的资源循环 | 第21页 |
·景观与多元的空间体验 | 第21-22页 |
·农业与旅游的产业复合 | 第22页 |
·政策与市场的引导发展 | 第22页 |
·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 第22-23页 |
·按产业结构分 | 第22页 |
·按观光功能分 | 第22-23页 |
·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23-26页 |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3页 |
·现代科技,突出地域性原则 | 第23页 |
·多产布局,经济与效益原则 | 第23-24页 |
·参与性强,景观多元化原则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生态农业园相关案例分析 | 第26-40页 |
·科技型农业园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 第26-28页 |
·园区概况 | 第26页 |
·定位与功能 | 第26-27页 |
·园区产业发展 | 第27页 |
·园区规划 | 第27-28页 |
·经验借鉴 | 第28页 |
·生态旅游农业园区——深圳“海上田园” | 第28-32页 |
·园区概况 | 第29页 |
·定位与功能 | 第29-30页 |
·生态修复 | 第30-31页 |
·经验借鉴 | 第31-32页 |
·乡村观光农业区——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 | 第32-35页 |
·农业区概况 | 第32页 |
·定位与功能 | 第32-33页 |
·园区产业与景观 | 第33-34页 |
·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生态农业园规划与发展中的不足与优化建议 | 第35-40页 |
·生态农业园规划与发展中的不足 | 第36-37页 |
·生态农业园规划与发展的优化建议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博龙生态农业园一期景观规划设计 | 第40-88页 |
·项目概况 | 第40-45页 |
·区域位置 | 第40-42页 |
·基础环境条件 | 第42-44页 |
·SWOT分析 | 第44-45页 |
·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及意义 | 第45-47页 |
·指导思想 | 第45-46页 |
·规划依据 | 第46页 |
·规划原则 | 第46页 |
·规划意义 | 第46-47页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47-48页 |
·一期景观规划 | 第48-57页 |
·功能分区 | 第49-50页 |
·竖向规划 | 第50-51页 |
·道路规划 | 第51-52页 |
·建筑与农业设施规划 | 第52-53页 |
·水系规划 | 第53-54页 |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54-55页 |
·夜景规划 | 第55页 |
·一期规划概算 | 第55-56页 |
·规划实施的保障 | 第56-57页 |
·一期景观方案设计 | 第57-86页 |
·设计依据及原则 | 第57-58页 |
·设计理念 | 第58-59页 |
·景观总平面 | 第59-60页 |
·景观分区与建设内容 | 第60-61页 |
·入口“门户”区 | 第61-65页 |
·精品蔬菜区 | 第65-74页 |
·特色果品区 | 第74-78页 |
·薰衣草景观区 | 第78-80页 |
·管理服务中心 | 第80-83页 |
·园产品加工中心 | 第83-84页 |
·道路景观设计 | 第84-85页 |
·绿化种植设计 | 第85-86页 |
·景观方案特色 | 第86-88页 |
·微生态景观环境的打造 | 第86-87页 |
·采摘与体验空间的营造 | 第87页 |
·休憩与文化场所的创造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8-92页 |
·研究总结 | 第88页 |
·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 第88-9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8-89页 |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