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化-β-环糊精的制备及对铅-菲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强化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现状 | 第12页 |
·土壤复合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页 |
·土壤复合污染现状 | 第12页 |
·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第12-14页 |
·物理修复 | 第13页 |
·物理化学/化学修复 | 第13页 |
·生物修复 | 第13-14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 | 第14-15页 |
·植物提取 | 第14-15页 |
·植物挥发 | 第15页 |
·植物过滤 | 第15页 |
·植物稳定 | 第15页 |
·植物对有机物的修复机理 | 第15-16页 |
·植物吸收 | 第15页 |
·植物分泌物和酶的降解作用 | 第15-16页 |
·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 第16页 |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强化措施 | 第16-18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16-17页 |
·螯合剂 | 第17页 |
·环糊精及衍生物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TCD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0-26页 |
·引言 | 第2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TCD的合成及表征 | 第21页 |
·TCD与菲包结作用紫外光谱表征研究 | 第21-22页 |
·TCD与铅配位作用紫外光谱表征研究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合成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22-23页 |
·TCD与菲包结作用紫外光谱表征研究 | 第23页 |
·TCD与铅配位作用紫外光谱表征研究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TCD对菲、铅的增溶行为研究 | 第26-36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菲的最大波长测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铅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β-CD改性前后对菲的增溶对比 | 第28页 |
·β-CD改性前后对铅的增溶对比 | 第28页 |
·菲-碳酸铅共存时对各自增溶行为的影响 | 第28-29页 |
·TCD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菲的标准曲线 | 第30页 |
·铅的标准曲线 | 第30页 |
·β-CD改性前后对菲的增溶对比 | 第30-33页 |
·β-CD改性前后对铅碳酸盐的增溶对比 | 第33页 |
·菲-碳酸铅共存时对各自增溶行为的影响 | 第33-34页 |
·TCD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TCD对复合污染土壤中菲和铅的解吸行为 | 第36-44页 |
·引言 | 第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解吸实验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解吸动力学 | 第38-40页 |
·解吸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TCD强化植物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 第44-58页 |
·引言 | 第4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实验设计 | 第45-47页 |
·化学分析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TCD对黑麦草正常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TCD对复合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研究 | 第49-57页 |
·黑麦草株高和生物量的变化 | 第49页 |
·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数量 | 第49-50页 |
·植物样品菲的含量分析 | 第50-52页 |
·土壤中菲的含量分析 | 第52-53页 |
·植物样品铅的含量分析 | 第53-54页 |
·土壤中Pb的含量分析 | 第54-56页 |
·生物富集因子与转运系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建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