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我国长残效除草剂应用概述 | 第10-11页 |
·除草剂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 | 第11-13页 |
·除草剂微生物降解和土壤生物修复作用 | 第13-17页 |
·降解除草剂微生物类群 | 第13-15页 |
·微生物降解除草剂机理 | 第15-16页 |
·除草剂降解酶、降解基因及其相关代谢方式 | 第16-17页 |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概况 | 第17-20页 |
·甲氧醚草烟 | 第17-18页 |
·咪唑乙烟酸 | 第18-19页 |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及其药害 | 第19-20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第2章 甲氧醚草烟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 第23-5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土样采集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 | 第2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降解菌株的富集驯化 | 第26页 |
·降解菌株的分离 | 第26-27页 |
·降解细菌鉴定 | 第27-33页 |
·降解真菌鉴定 | 第33页 |
·降解效率测定 | 第33-35页 |
·高效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 第35-36页 |
·降解菌对敏感作物降解修复研究 | 第36页 |
·高效降解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36-37页 |
·高效降解菌株的降解广谱性研究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降解菌株筛选结果 | 第37-38页 |
·甲氧醚草烟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降解菌的降解效率测定 | 第39-40页 |
·降解菌的鉴定 | 第40-46页 |
·高效降解菌IB5降解特性研究 | 第46-49页 |
·甲氧醚草烟降解细菌敏感作物降解菌修复研究 | 第49页 |
·降解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 第49-50页 |
·降解细菌降解广谱性研究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3章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以降解效率测定 | 第5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土样采集 | 第54-55页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 | 第5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降解菌株的富集驯化 | 第55-56页 |
·降解菌株的分离 | 第56页 |
·降解细菌鉴定 | 第56页 |
·降解真菌鉴定 | 第56页 |
·降解效率测定 | 第56-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降解菌株筛选结果 | 第58页 |
·咪唑乙烟酸标准曲线 | 第58-60页 |
·降解菌的降解效率测定 | 第60页 |
·降解菌的鉴定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甲氧咪草烟降解菌IB5相关降解基因克隆 | 第65-79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6页 |
·主要试剂 | 第6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4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67-68页 |
·质粒消除 | 第68-69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6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9-70页 |
·质粒转化 | 第70页 |
·突变体文库构建 | 第70页 |
·缺陷型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 第70-71页 |
·TAIL-PCR克隆降解基因 | 第71-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78页 |
·IB5质粒及其消除 | 第74-75页 |
·降解功能缺陷型文库的构建 | 第75页 |
·转座子Tn5右翼序列克隆 | 第75-76页 |
·转座子Tn5左翼序列克隆 | 第76-77页 |
·克隆基因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讨论 | 第79-82页 |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降解微生物 | 第79-80页 |
·降解细菌及其降解能力形成 | 第79页 |
·降解真菌及其降解途径 | 第79-80页 |
·细菌与真菌降解能力的差异比较 | 第80页 |
·除草剂降解菌最适生长条件与田间应用条件关系 | 第80-81页 |
·降解菌株的降解广谱性实践意义 | 第81页 |
·降解基因与工程菌株的应用前景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