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第一章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一、正犯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共犯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理论 | 第16-22页 |
一、主观说与客观说 | 第16-18页 |
二、限制的正犯概念和扩张的正犯概念 | 第18-19页 |
三、行为支配说 | 第19-20页 |
四、形式说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教唆犯的处罚根据理论 | 第22-31页 |
第一节 责任共犯说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违法共犯说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惹起说 | 第24-31页 |
一、纯粹惹起说 | 第25-27页 |
二、修正惹起说 | 第27-28页 |
三、折中惹起说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教唆犯处罚根据理论的检讨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对责任共犯说的评析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对违法共犯说的评析 | 第32页 |
第三节 对纯粹惹起说的评析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对修正惹起说的评析 | 第33-35页 |
第五节 对折中惹起说的支持与理由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教唆犯性质的争议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教唆犯性质的学说争议 | 第37-41页 |
一、共犯独立性说 | 第38-39页 |
二、共犯从属性说 | 第39-40页 |
三、教唆犯(共犯)的二重性说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学说理论的检讨 | 第41-46页 |
一、对共犯独立性说的评析 | 第41-42页 |
二、对教唆犯(共犯)二重性说的评析 | 第42-44页 |
三、对共犯从属性说的支持与理由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我国教唆犯规定的解析与检讨 | 第46-55页 |
第一节 教唆犯规定的解析 | 第46-52页 |
一、“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情形 | 第46-49页 |
二、被教唆罪未实施时教唆人的犯罪状态 | 第49-52页 |
第二节 现行教唆犯规定的缺陷与立法完善 | 第52-55页 |
一、现行教唆犯处罚规定的缺陷 | 第52-53页 |
二、现行教唆犯处罚规定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