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承继共犯概论 | 第11-35页 |
第一节 承继共犯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承继共犯的特性 | 第15-22页 |
一、先行为人的犯罪实行行为已经着手但尚未实行终了 | 第16页 |
二、后行为人与先行为人的犯意沟通形成共同犯罪合意 | 第16-18页 |
三、后行为人单独或者与先行为人共同实施后续的实行行为 | 第18-19页 |
四、先后行为人在实体法上一罪的法定构成内成立共同犯罪 | 第19-22页 |
第三节 承继共犯存在的空间范围 | 第22-35页 |
一、单行为犯与复行为犯中的承继共犯 | 第22-24页 |
二、一罪与数罪中的承继共犯 | 第24-29页 |
三、共同犯罪特殊形态与承继共犯 | 第29-35页 |
第二章 承继共犯的理论发展沿革 | 第35-51页 |
第一节 判例的情形 | 第35-42页 |
一、国外判例 | 第35-38页 |
二、我国的判例 | 第38-39页 |
三、小结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学说的对立 | 第42-46页 |
一、国外刑法理论的学说对立 | 第42-45页 |
二、国内刑法理论的见解与主张 | 第45-46页 |
三、小结 | 第4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观点和理由 | 第46-51页 |
第三章 承继共犯类别化区分 | 第51-57页 |
第一节 承继的共同正犯之承认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承继帮助犯之承认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承继教唆犯之承认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承继共犯的责任范围 | 第57-65页 |
第一节 共同犯罪一般责任论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承继共犯之责任承担 | 第59-65页 |
一、学说的对立 | 第59-62页 |
二、本文的观点和理由 | 第62页 |
三、承继共犯的责任承担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