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信用的含义 | 第15页 |
·个人信用的含义 | 第15页 |
·征信的含义 | 第15-16页 |
·个人征信的含义 | 第16页 |
·个人信用信息与个人征信的关系 | 第16-17页 |
·理论阐述 | 第17-20页 |
·个人征信理论溯源 | 第17-18页 |
·个人消费信贷概述 | 第18页 |
·消费信贷与个人征信的关系 | 第18页 |
·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第三章 LC市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0-28页 |
·LC市消费信贷视角下的个人征信需求 | 第20-23页 |
·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消费信贷市场结构与竞争状况 | 第22页 |
·个人信用资源的开发程度 | 第22-23页 |
·LC市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个人征信宣传不到位 | 第23-24页 |
·个人征信市场监管不足 | 第24页 |
·个人征信讯息共享困难 | 第24-25页 |
·个人信用意识有待提高 | 第25页 |
·LC市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问题的成因 | 第25-28页 |
·缺乏立法保护 | 第25-26页 |
·个人征信市场监管不足 | 第26页 |
·个人征信产品供需求双重不足 | 第26-27页 |
·个人征信体系重复建设 | 第27页 |
·个人资信评估技术有待提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国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28-35页 |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结 | 第28-29页 |
·发展现状 | 第28页 |
·立法建设 | 第28页 |
·监管体系 | 第28-29页 |
·隐私保护 | 第29页 |
·德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结 | 第29-30页 |
·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立法建设 | 第30页 |
·监管体系 | 第30页 |
·隐私保护 | 第30页 |
·日本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结 | 第30-32页 |
·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立法建设 | 第31页 |
·隐私保护 | 第31-32页 |
·法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结 | 第32-33页 |
·发展现状 | 第32页 |
·立法建设 | 第32-33页 |
·监管体系 | 第33页 |
·隐私保护 | 第33页 |
·不同体系的经验启示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完善LC市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35-38页 |
·配套个人征信相关法规制度 | 第35页 |
·尽快出台本地个人征信管理办法 | 第35页 |
·建立本地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制度 | 第35页 |
·确定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模式 | 第35-36页 |
·确立复合型的征信机构组织模式 | 第35-36页 |
·建立以LC市政府主导的联合公共征信机构 | 第36页 |
·引导建立市场化的商业私营征信机构 | 第36页 |
·加快个人征信监管体系建设 | 第36-38页 |
·建立个人征信服务监管机制 | 第36-37页 |
·建立守信奖赏失信惩戒机制 | 第37页 |
·建立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