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类型论文--轻子论文

精确正电子态计算与若干物理模型检验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表格索引第12-15页
插图索引第15-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本文结构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背景第21-41页
   ·正电子研究背景第21-22页
   ·正电子基础理论第22-30页
     ·正电子热化与扩散第23-25页
     ·正电子捕获第25-26页
     ·电子偶素第26页
     ·密度泛函理论下的正电子态与湮没特征第26-30页
   ·正电子实验方法第30-34页
     ·正电子源第31-32页
     ·正电子寿命谱第32-33页
     ·正电子多普勒展宽谱第33-34页
     ·湮没双光子角关联第34页
   ·模型检验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第34-41页
     ·统计方法第34-38页
     ·模型比较与检验第38-41页
第三章 精确获取正电子寿命:理论与实验第41-77页
   ·正电子-电子关联第41-44页
     ·正电子-电子关联势能第41-42页
     ·正电子-电子局域增强因子第42-44页
   ·正电子波函数计算方法第44-46页
   ·基于中性原子叠加方法的正电子寿命计算第46-50页
     ·方法简介第46-47页
     ·计算细节及结果第47-50页
   ·基于全势缀加平面波方法的正电子寿命计算第50-52页
     ·方法简介第50-52页
     ·计算细节及结果第52页
   ·基于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的正电子寿命计算第52-59页
     ·方法简介第52-56页
     ·计算细节及结果第56-59页
   ·多种正电子寿命计算方法的详细比较第59-66页
     ·铝硅晶体中各种正电子计算方法下的寿命结果第59-61页
     ·ATSUP方法与FLAPW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第61-62页
     ·PAW方法下的赝势与重构全势第62-64页
     ·三种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下21种材料中的正电子寿命分析第64-66页
   ·正电子实验寿命谱分析第66-77页
     ·当前的正电子实验寿命谱解谱软件第67-68页
     ·精确的解谱分析方法第68-71页
     ·单晶硅的正电子寿命实验解谱结果第71-77页
第四章 正电子态计算的若干应用第77-97页
   ·正电子表面态第77-78页
   ·正电子亲和势第78-80页
   ·氦泡动力学模拟及其中的正电子寿命计算第80-94页
     ·计算方法第81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1-83页
     ·氦泡表面氦密度分布第83-85页
     ·铝中氦泡的正电子寿命第85-89页
     ·氚化钛中的氦空位与氦泡计算第89-93页
     ·获取氦泡的大小、浓度、压强参数第93-94页
   ·多功能材料的正电子探测第94-97页
第五章 若干物理模型检验及参数限制第97-117页
   ·正电子-电子零点对关联的检验第97-100页
   ·正电子-电子增强因子适用范围分析第100-102页
   ·参数化的增强因子及限制第102-108页
     ·两参数限制第103-106页
     ·三参数限制第106-108页
   ·若干修改引力模型的检验第108-116页
     ·观测数据第108-109页
     ·物质增长历史第109页
     ·DGP模型检验第109-110页
     ·两种f(T)模型检验第110-113页
     ·两种f(R)模型检验第113-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3页
 总结第117-120页
 创新点第120页
 展望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附录A 数据第135-139页
 A.1 56种材料的正电子体寿命测量值第135页
 A.2 56种材料的晶格结构参数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偏振片阵列的实时偏振和相位信息测量技术
下一篇:正电子湮没技术对金属绝缘体转变相关的材料相变机制及物理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