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引言 | 第16页 |
·生物质 | 第16-18页 |
·生物质概述 | 第16-17页 |
·生物质种类及来源 | 第17页 |
·生物质利用技术 | 第17-18页 |
·植物细胞壁组成及结构 | 第18-21页 |
·纤维素及其结构 | 第18-20页 |
·木质素及其结构 | 第20-21页 |
·半纤维素及其结构 | 第21页 |
·植物细胞壁解剖结构及超微机构 | 第21-25页 |
·细胞壁的解剖结构 | 第22-23页 |
·细胞壁的合成及分子结构 | 第23-25页 |
·细胞壁结构表征新技术 | 第25页 |
·生物质预处理 | 第25-29页 |
·生物质预处理研究现状 | 第26页 |
·传统生物质化学预处理方法 | 第26-29页 |
·离子液体及其在生物质预处理中的应用 | 第29-39页 |
·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分类 | 第29-32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纯化 | 第32-33页 |
·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的机理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微米尺度研究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现状 | 第36-37页 |
·纳米尺度研究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现状 | 第37-38页 |
·分子尺度研究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现状 | 第38-3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9-4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39-40页 |
·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2 复合离子液体体系预处理秸秆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43-44页 |
·离子液体合成及表征 | 第44-46页 |
·离子液体合成 | 第44-45页 |
·离子液体核磁及红外表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秸秆原料的处理 | 第46-47页 |
·中性洗涤剂的配置 | 第46-47页 |
·中性洗涤剂处理秸秆 | 第47页 |
·单一离子液体体系预处理秸秆 | 第47页 |
·离子液体+添加剂体系预处理秸秆 | 第47-48页 |
·组分测定 | 第48-50页 |
·组分测量方法 | 第48-49页 |
·组分测量步骤 | 第49-50页 |
·产物表征 | 第50-51页 |
·产物酶解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原料组分测定 | 第51页 |
·单一[Amim][OAc]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 | 第51-52页 |
·添加剂种类对秸秆预处理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离子液体中TBD对秸秆预处理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反应时间对秸秆预处理的影响 | 第54-55页 |
·添加剂用量对秸秆预处理的影响 | 第55-56页 |
·产物表征与分析 | 第56-60页 |
·FT-IR分析 | 第56-57页 |
·XRD分析 | 第57-58页 |
·NMR分析 | 第58-59页 |
·SEM分析 | 第59页 |
·TGA分析 | 第59-60页 |
·反应机理推测 | 第60-64页 |
·酶解预处理产物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3 两步离子液体法预处理秸秆 | 第66-84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7页 |
·主要仪器 | 第67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67页 |
·离子液体合成及表征 | 第67-68页 |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离子液体([Emim][DMP]) | 第67-68页 |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离子液体([Emim][OAc]) | 第68页 |
·实验过程 | 第68-69页 |
·氢氧化胆碱水溶液预处理秸秆 | 第68页 |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 | 第68页 |
·两步离子液体法预处理秸秆 | 第68-69页 |
·不同种类两步法对比 | 第69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69页 |
·产物催化转化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ChOH水溶液预处理秸秆 | 第70-71页 |
·[Emim][DMP]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 | 第71-72页 |
·ChOH-[Emim][DMP]离子液体两步法预处理秸秆 | 第72-73页 |
·不同种类离子液体两步法预处理秸秆 | 第73-74页 |
·产物表征 | 第74-78页 |
·FT-IR分析 | 第74-75页 |
·XRD分析 | 第75-77页 |
·TGA分析 | 第77-78页 |
·反应机理推测 | 第78-82页 |
·ChOH与木质素的相互作用能模拟 | 第78-80页 |
·ChOH-[Emim][DMP]两步离子液体法与秸秆的相互作用机理推测 | 第80-82页 |
·再生产物的催化转化 | 第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切片细胞 | 第84-102页 |
·引言 | 第84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84-85页 |
·实验仪器 | 第84页 |
·实验试剂 | 第84-85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85页 |
·实验步骤 | 第85-86页 |
·离子液体预处理水稻秸秆 | 第85-86页 |
·水稻切片的制备 | 第86页 |
·离子液体溶解水稻切片 | 第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101页 |
·离子液体预处理水稻秸秆粉末 | 第86-88页 |
·室温下[Emim][OAc]预处理正常水稻秸秆切片 | 第88-92页 |
·室温下[Emim][OAc]预处理不同种类水稻秸秆切片 | 第92-94页 |
·室温下常规酸碱溶液对水稻秸秆切片的作用 | 第94-95页 |
·加热条件下[Emim][OAc]对正常水稻秸秆切片的作用 | 第95-97页 |
·加热条件下[Emim][OAc]对不同水稻切片的作用 | 第97-98页 |
·不同离子液体对水稻秸秆切片的作用 | 第98-100页 |
·不同体系作用于水稻秸秆细胞的形貌变化归纳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5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微纤维 | 第102-122页 |
·引言 | 第102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02-103页 |
·实验仪器 | 第102页 |
·实验试剂 | 第102-103页 |
·实验步骤 | 第103-104页 |
·制备去木质素的水稻切片 | 第103页 |
·离子液体与微纤维的相互作用 | 第103页 |
·AFM观察离子液体与微纤维的相互作用 | 第103-104页 |
·离子液体与微纤维模型作用模拟计算 | 第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9页 |
·秸秆原材料的微纤维观察 | 第104-105页 |
·不同AFM测试模式下离子液体对微纤维的作用 | 第105-109页 |
·空气模式下离子液体对不同水稻材料微纤维的作用 | 第109-111页 |
·空气模式下不同溶剂对纤维素微纤丝的作用 | 第111-114页 |
·空气模式下不同离子液体对水稻微纤维的溶胀作用 | 第114-117页 |
·不同体系作用于水稻微纤维的效果归纳 | 第117-118页 |
·水稻微纤维的溶胀作用对后续利用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2页 |
6 核磁共振表征离子液体预处理低聚糖及纤维素 | 第122-152页 |
·引言 | 第122-123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23页 |
·实验仪器 | 第123页 |
·实验试剂 | 第123页 |
·实验步骤 | 第123-125页 |
·二维核磁HSQC测定[Emim][OAc]与水稻秸秆的相互作用 | 第123-124页 |
·一维核磁表征离子液体与低聚糖的作用 | 第124页 |
·一维核磁测定离子液体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 | 第124页 |
·离子液体与葡萄糖分子及葡萄糖链相互作用模拟 | 第124-1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39页 |
·二维核磁HSQC测定[Emim][OAc]与水稻秸秆的相互作用 | 第125-126页 |
·一维核磁氘代溶剂及离子液体的筛选 | 第126-128页 |
·一维核磁测定离子液体对葡萄糖构型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模拟计算测定离子液体与葡萄糖相互作用能 | 第131-133页 |
·一维核磁测定常规溶剂与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 第133-134页 |
·一维核磁测定[Emim][OAc]与[Emim]Cl与低聚糖的作用 | 第134-137页 |
·模拟计算测定[Emim][OAc]与[Emim]Cl对葡萄糖链的作用 | 第137-139页 |
·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生物质机理推测 | 第139-149页 |
·离子液体氢键及特性 | 第139-141页 |
·不同尺度上离子液体预处理秸秆总结及机理推测 | 第141-147页 |
·不同体系预处理水稻秸秆现象分析 | 第147-149页 |
·小结 | 第149-15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6页 |
·结论 | 第152-155页 |
·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0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