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28页 |
·概述 | 第7-8页 |
·杂原子杯芳烃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氧杂杯芳烃荧光传感器 | 第9-10页 |
·硫杂杯芳烃荧光传感器 | 第10-14页 |
·比率荧光简介 | 第14-22页 |
·红移型比率荧光 | 第15-17页 |
·蓝移型比率荧光 | 第17-20页 |
·单体/激基缔合物转换型比率荧光 | 第20-22页 |
·基于杯芳烃-芘荧光“开-关”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本文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氧杂杯[3]芳烃荧光传感器的合成 | 第28-38页 |
·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氧杂杯[3]-芘传感器分子L1的合成 | 第29页 |
·氧杂杯[3]-芘传感器分子L2的合成 | 第29-30页 |
·氧杂杯[3]-芘传感器分子L3的合成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8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0页 |
·氧杂杯[3]芳烃母体的合成 | 第30-32页 |
·荧光传感器分子L1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34页 |
·荧光传感器分子L2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36页 |
·荧光传感器分子L3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荧光传感器的识别性质研究 | 第38-62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核磁滴定 | 第38-39页 |
·荧光传感器L1的性质研究 | 第39-50页 |
·传感器L1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39-40页 |
·水对L1-Hg~(2+)体系的影响 | 第40-42页 |
·时间对L1-Hg~(2+)-H_2O体系的影响 | 第42-44页 |
·其它质子性溶剂对L1-Hg~(2+)体系的影响 | 第44-45页 |
·质子性溶剂参与协调L1-Hg~(2+)体系的作用模式 | 第45-46页 |
·中性分子对L1-Hg~(2+)体系的影响 | 第46-50页 |
·荧光传感器L2的性质研究 | 第50-56页 |
·荧光传感器L2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 | 第50-52页 |
·荧光传感器L2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2-56页 |
·荧光传感器L3的性质研究 | 第56-62页 |
·荧光传感器L3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 | 第56-58页 |
·荧光传感器L3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 | 第58-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4页 |
·研究结果 | 第62-63页 |
·研究意义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概况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