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气相色谱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气相毛细管柱的制备 | 第13-16页 |
·气相毛细管柱的分类 | 第13-14页 |
·毛细管柱预处理 | 第14-15页 |
·毛细管柱的涂渍 | 第15页 |
·溶胶-凝胶反应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15-16页 |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 | 第16-19页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固定相 | 第16-17页 |
·碳纳米管固定相 | 第17页 |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固定相 | 第17-18页 |
·室温离子液体固定相 | 第18-19页 |
·瓜环 | 第19-20页 |
·本文工作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及研究依据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十羟基五元瓜环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27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苷脲的合成 | 第23页 |
·瓜环的合成及分离 | 第23-24页 |
·(HO)10Q[5]的合成及分离 | 第24-25页 |
·(HO)10Q[5]的表征 | 第25-26页 |
·红外表征 | 第25-26页 |
·核磁表征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柱的制备及色谱性能测评 | 第27-54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制作 | 第28-29页 |
·PDMS/(OH)10Q[5]固定相合成反应原理 | 第29-32页 |
·PDMS/(OH)10Q[5]涂层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PDMS/(OH)10Q[5]涂层红外表征 | 第32页 |
·PDMS/(OH)10Q[5]涂层厚度及表面结构 | 第32-33页 |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化学稳定性 | 第33-36页 |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热稳定性 | 第36-37页 |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极性 | 第37-38页 |
·PDMS/(OH)10Q[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柱效率 | 第38页 |
·PDMS/(OH)10Q[5]毛细管色谱柱对不同类化合物的分离情况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正构烷烃的分离 | 第38-40页 |
·酯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40-42页 |
·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42-44页 |
·胺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44-45页 |
·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45-47页 |
·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47-49页 |
·异构化合物的分离 | 第49-51页 |
·混合样品的分离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溶胶-凝胶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的对比 | 第54-6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4-55页 |
·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制作 | 第55-56页 |
·PDMS/(OH)10Q[5]、PDMS两种色谱柱的对比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PDMS/(OH)10Q[5]、PDMS两种色谱柱的极性对比 | 第56页 |
·PDMS/(OH)10Q[5]、PDMS两种色谱柱对化合物分离情况对比 | 第56-59页 |
·PDMS/(OH)10Q[5]、PDMS/Q[5]两种色谱柱的对比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PDMS/(OH)10Q[5]、PDMS/Q[5]两种色谱柱的色谱性能对比 | 第59-60页 |
·PDMS/(OH)10Q[5]、PDMS/Q[5]两种色谱柱对化合物分离情况对比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