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论文研究背景第11-12页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5-16页
   ·论文研究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5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相关研究第18-21页
     ·金融创新的研究第18-20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研究第20-21页
   ·计划行为理论(TPB)第21-22页
     ·计划行为理论(TPB)概述第21-22页
     ·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应用第22页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第22-24页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概述第22-23页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的应用第23-24页
   ·总体评价第24-25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与用户金融需求的契合性分析第25-35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概述第25-29页
     ·众筹融资第25-26页
     ·P2P网络借贷平台第26-27页
     ·金融机构互联网第27页
     ·互联网金融门户第27-28页
     ·互联网货币第28页
     ·移动支付及第三方支付第28-29页
     ·大数据金融第29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与用户金融需求契合的基础分析第29-32页
     ·用户金融需求分析第29-31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特征分析第31-32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与用户金融需求契合的可用性分析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第35-38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36页
     ·任务/技术匹配度(FIT)第35-36页
     ·使用态度(AT)、感知行为控制(PBC)、主观规范(SN)第36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第38-51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38页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及研究假设第38-41页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第39-40页
     ·研究假设第40-41页
   ·变量的测量第41-43页
     ·量表的设计第41-43页
     ·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第43页
   ·数据分析第43-50页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3-44页
     ·数据预分析第44-45页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5-46页
     ·模型与假设检验第46-49页
     ·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的建议第51-54页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开发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第51页
   ·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安全问题,消除用户疑虑第51-52页
   ·转变营销理念,让用户体会到真正的实惠第52-53页
   ·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扩大产品服务范围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60-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知价值的社会化商务用户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社会化电子商务采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