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耻感教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2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目的第11-13页
     ·研究意义第13-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创新之处第21-22页
2 耻感教育基本概念及理论第22-29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3页
     ·耻感第22页
     ·耻感教育第22-23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第23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功能第23-25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纠偏性第23-24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警示性第24-25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激励性第25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第25-28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25-26页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第26-27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第29-33页
   ·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第29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需要第29-30页
   ·养成大学生优秀道德人格的需要第30页
   ·解决大学生耻感意识淡化的需要第30-31页
   ·重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需要第31页
   ·提升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的需要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现状分析第33-43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取得的成绩第33-34页
     ·教育主体的耻感意识进一步增强第33页
     ·耻感教育宣传教化的领域在扩大第33-34页
     ·要活得更有尊严的理念深入人心第34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34-39页
     ·部分主体耻感匮乏第34-36页
     ·教育客体认知浅显第36页
     ·教育目标空泛抽象第36-37页
     ·教育方法滞后单一第37页
     ·教育环境封闭落后第37-38页
     ·教育制度缺乏创新第38-39页
   ·大学生耻感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41页
     ·教师的示范作用被弱化第39页
     ·大学生伦理底线的降低第39-40页
     ·重理论教育轻养成教育第40页
     ·不善运用先进教育手段第40页
     ·传统教育领域固步自封第40-41页
     ·教育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5 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对策第43-55页
   ·完善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原则第43-44页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原则第43页
     ·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原则第43页
     ·坚持正反面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第43-44页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第44页
   ·深化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内容第44-47页
     ·耻感意识的培养第44-45页
     ·法制观念的树市第45页
     ·职业道德的建设第45-46页
     ·个人品德的养成第46页
     ·传统文化的渗透第46-47页
   ·实施大学生耻感教育的途径第47-54页
     ·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第47-49页
     ·强化德行教育,推进大学生基准道德建设第49页
     ·减少单纯说教,建立多种途径的教育渠道第49-51页
     ·组建系统工程,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第51-52页
     ·营造良好环境,搭建知荣明耻的文化载体第52-53页
     ·健全社会机制,完善大学生耻感教育制度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邀党建组织员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下一篇:当前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