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CO_2/H_2S腐蚀机理研究 | 第10-13页 |
·CO_2/H_2S腐蚀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CO_2/H_2S腐蚀速率的预测 | 第17-19页 |
·腐蚀防护技术 | 第19-2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套管钢在CO_2/H_2S环境中腐蚀失重实验 | 第22-34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腐蚀产物去除方法 | 第24-25页 |
·平均腐蚀速率的计算方法与评定 | 第25页 |
·腐蚀失重实验结果 | 第25-32页 |
·不同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腐蚀介质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H_2S分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CO_2分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气相/液相腐蚀速率的对比 | 第29-30页 |
·腐蚀产物膜EDS分析和XRD分析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套管钢腐蚀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套管钢的CO_2/H_2S腐蚀速率与其不同分压比的关系 | 第34-35页 |
·腐蚀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腐蚀体系中CO_2为主导时的模型 | 第35-36页 |
·腐蚀体系中H_2S为主导时的模型 | 第36-37页 |
·腐蚀体系中两者协同与竞争关系时的腐蚀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CO_2/H_2S环境中套管钢腐蚀速率 | 第41-61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套管钢腐蚀速率预测 | 第41-49页 |
·BP神经网络结构与运算步骤 | 第41-44页 |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进行腐蚀速率预测 | 第49-59页 |
·遗传算法特点与运算步骤 | 第49-50页 |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运算步骤 | 第50-52页 |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腐蚀预测探讨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含CO_2/H_2S油气井腐蚀防护措施 | 第61-68页 |
·耐蚀油套管的筛选 | 第61-64页 |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材中的意义 | 第62-64页 |
·玻璃钢的应用 | 第64页 |
·添加缓蚀剂 | 第64-66页 |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类缓蚀剂 | 第65页 |
·酰胺类和季胺盐类缓蚀剂 | 第65-66页 |
·涂镀层防腐技术 | 第66-67页 |
·金属材料涂层 | 第66页 |
·有机材料涂层 | 第66-67页 |
·化学镀层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建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