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一、绪论 | 第8-16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四)研究理论 | 第12-14页 |
| 1.框架理论 | 第12-13页 |
| 2.新闻框架理论 | 第13-14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 2.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 3.调查问卷法 | 第14页 |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 二、“广场舞大妈”概念流变 | 第16-18页 |
| (一)“广场舞”的时代变迁 | 第16-17页 |
| (二)“大妈”的意义变迁 | 第17页 |
| (三)“广场舞大妈”的横空出世 | 第17-18页 |
| 三、“广场舞大妈”的报纸媒介形象 | 第18-23页 |
| (一)正面形象 | 第19-20页 |
| (二)负面形象 | 第20-21页 |
| (三)中性形象 | 第21-22页 |
| (四)“广场舞大妈”的报纸媒介形象小结 | 第22-23页 |
| 四、“广场舞大妈”的网络媒介形象 | 第23-35页 |
| (一)样本选择 | 第23页 |
| (二)类目设计 | 第23-24页 |
| (三)文本分析 | 第24-33页 |
| 1.报道主题 | 第24-27页 |
| 2.报道性质 | 第27-28页 |
| 3.新闻来源 | 第28-30页 |
| 4.报道形象种类 | 第30-31页 |
| 5.报道篇幅 | 第31页 |
| 6.报道配图 | 第31-33页 |
| (四)“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总结 | 第33-35页 |
| 五、中青年受众认知的“广场舞大妈”形象 | 第35-41页 |
| (一)中青年认知的广场舞大妈印象 | 第35-38页 |
| (二)中青年对广场舞大妈群体的态度 | 第38页 |
| (三)中青年对广场舞大妈新闻报道的认知 | 第38-39页 |
| (四)中青年受众认知的“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总结 | 第39-41页 |
| 六、“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建构及受众认知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 (一)“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建构原因 | 第41-43页 |
| 1.媒体的专业性与市场性之间的冲突 | 第41-42页 |
| 2.社会维度的多元价值冲突 | 第42-43页 |
| (二)受众认知“广场舞大妈”形象原因 | 第43-45页 |
| 1.刻板印象 | 第43-44页 |
| 2.媒介素养 | 第44-45页 |
| 七、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一:“广场舞大妈”报纸新闻统计 | 第50-52页 |
| 附录二:“广场舞大妈”网络新闻统计 | 第52-56页 |
| 附录三:“广场舞大妈”民意调查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