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3页 |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10-11页 |
·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 第11-13页 |
·数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9页 |
·研究的空白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中学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2页 |
·弗莱登塔尔的教育思想 | 第22-26页 |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数学建模概述 | 第28-36页 |
·模型与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模型 | 第28-29页 |
·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数学建模 | 第30-36页 |
·数学建模 | 第30-31页 |
·数学建模的过程 | 第31-33页 |
·数学建模与相关术语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高中数学建模的现状 | 第36-50页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 第36页 |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 | 第36-38页 |
·建模思想贯穿始终 | 第37页 |
·设置专门的应用性章节 | 第37-38页 |
·提供数学建模案例 | 第38页 |
·数学建模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 第38-46页 |
·对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统计分析 | 第38-41页 |
·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所考察的知识范围 | 第41-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教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支持 | 第46-48页 |
·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47页 |
·教师的思想层面 | 第47-48页 |
·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意识调查研究 | 第50-64页 |
·调查对象 | 第50页 |
·调查材料 | 第50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63页 |
·调查结果的启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 第64-80页 |
·高中数学建模问题的选择 | 第64-65页 |
·高中数学建模的方法 | 第65-75页 |
·直接法 | 第65-67页 |
·图解法 | 第67-69页 |
·统筹法 | 第69-72页 |
·拟合法 | 第72-74页 |
·模拟法 | 第74-75页 |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 第75-78页 |
·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和作用 | 第75-76页 |
·重视练习题中的应用性问题 | 第76页 |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 第76页 |
·在适当的时间点明数学建模 | 第76-77页 |
·组织数学建模兴趣小组 | 第77页 |
·研读成功的建模案例、听取学术报告 | 第77页 |
·鼓励学生自己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参加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 第77-78页 |
·高中数学建模的评价 | 第78-80页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78页 |
·评价内容多样化 | 第78页 |
·建模能力阶段性评价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 第80-86页 |
结束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