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概述 | 第13-17页 |
| ·摘果装置的类型及原理 | 第13-15页 |
| ·现有摘果辊筒的结构及特点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花生收获机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摘果机构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2章 花生收获机摘果物理过程有限元仿真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第22-38页 |
| ·碰撞冲击力学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 第22-32页 |
| ·碰撞冲击概述 | 第22-23页 |
| ·碰撞冲击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及有限元实现 | 第23-29页 |
| ·碰撞问题的显式有限元算法 | 第29-32页 |
| ·花生收获机摘果物理过程碰撞冲击特性分析及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摘果物理过程的碰撞冲击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 ·摘果物理过程研究方法 | 第33页 |
| ·花生收获机摘果物理过程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 | 第33-35页 |
| ·隐式及显式求解算法控制 | 第33-34页 |
| ·剪切自锁(shearing lock)控制 | 第34页 |
| ·沙漏(hourglassing)控制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 第3章 花生收获机摘果物理过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 第38-48页 |
| ·摘果辊筒及花生荚果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材料属性 | 第39页 |
| ·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 ·摘果物理过程有限元模拟的求解 | 第40-45页 |
| ·创建装配件及定义分析步 | 第40-42页 |
| ·定义约束及接触 | 第42-44页 |
| ·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提交分析 | 第4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摘果物理过程的试验研究及模拟分析验证 | 第48-60页 |
| ·试验系统方案设计 | 第48-50页 |
| ·摘果试验台的系统组成 | 第48-50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0页 |
| ·摘果试验过程 | 第50-54页 |
| ·实验设备及材料准备 | 第50-51页 |
| ·试验步骤 | 第51-54页 |
| ·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4-58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4-58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8页 |
| ·模拟分析验证 | 第58-59页 |
| ·冲击力试验数值确定 | 第58-59页 |
| ·结果对照及验证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花生收获机摘果机构关键参数与结构优化 | 第60-72页 |
| ·摘果辊筒转速参数优化 | 第60-65页 |
| ·辊筒转速对摘果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 ·花生植株的力学特性 | 第61-64页 |
| ·辊筒转速参数优选 | 第64-65页 |
| ·摘果辊筒的结构优化 | 第65-69页 |
| ·现有摘果辊筒的摘果方式及其弊端 | 第66页 |
| ·辊筒叶片重叠度对破碎率的影响机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66-68页 |
| ·摘果辊筒的结构优化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2-74页 |
| ·研究总结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