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制动性能安全评价方法与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提升机制动性能安全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3-25页 |
·危险源的概念 | 第13-14页 |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 | 第14-17页 |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7-19页 |
·安全评价原则 | 第17-18页 |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危险源辨识 | 第19-24页 |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 第20页 |
·盘式制动器的运行过程分析 | 第20-22页 |
·提升机制动器故障机理分析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提升机制动失效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25-35页 |
·故障树分析法程序 | 第25-26页 |
·故障树分析基本程序 | 第25-26页 |
·故障树的类型 | 第26页 |
·提升机制动失效故障树的编制 | 第26-31页 |
·事件符号 | 第26-27页 |
·逻辑门 | 第27-28页 |
·故障树的编制 | 第28-31页 |
·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及布尔代数 | 第31-32页 |
·最小割集 | 第31页 |
·最小径集 | 第31页 |
·布尔代数 | 第31-32页 |
·结构重要度 | 第32页 |
·定性分析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提升机制动性能的安全评价 | 第35-45页 |
·基本概念 | 第35-38页 |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模糊数模型选择 | 第36-38页 |
·模糊故障树 | 第38-42页 |
·语言变量 | 第39页 |
·德尔菲法 | 第39页 |
·参数的量化 | 第39-40页 |
·故障树分析的模糊算子 | 第40-41页 |
·概率重要度分析法 | 第41-42页 |
·定量分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提升机制动性能监测系统的研究 | 第45-57页 |
·矿井提升机制动系统监测参数确定 | 第45-46页 |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 | 第46-51页 |
·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 | 第47-49页 |
·数据采集卡 | 第49页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49-50页 |
·工控机 | 第50-51页 |
·软件系统总体方案 | 第51-56页 |
·总体结构 | 第51页 |
·软件开发工具 | 第51页 |
·系统管理模块 | 第51-54页 |
·软件系统实验验证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