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贫困住区居民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匹配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0-12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12-15页
  一、社会空间辩证法第12-13页
  二、传统区位论第13页
  三、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理论第13-14页
  四、空间失配理论第14-15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5-22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5-19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9-22页
 第四节 选题意义第22-23页
 第五节 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概念界定第23页
  二、研究思路第23-24页
  三、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第25-34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第25-26页
  一、调查过程说明第25-26页
  二、调查方式说明第26页
  三、调查结果第26页
 第二节 贫困住区基本情况第26-30页
  一、城中村住区情况介绍第28-29页
  二、保障房住区情况介绍第29-30页
 第三节 贫困住区居民与其家庭基本情况第30-34页
  一、贫困住区家庭基本情况第30-31页
  二、贫困住区居民基本情况第31-34页
第三章 贫困住区居民的居住-就业空间匹配性分析第34-41页
 第一节 全体样本分析第34-35页
 第二节 城中村样本分析第35-36页
  一、城中村住区居民的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第35-36页
  二、城中村住区居民的通勤方式第36页
 第三节 保障房住区样本分析第36-38页
  一、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第37-38页
  二、受访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通勤方式第38页
 第四节 不同类型贫困住区居民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性比较第38-41页
  一、城中村与保障房住区的对比分析第38-39页
  二、廉租房与公租房住区的对比分析第39页
  三、城中村、廉租房与公租房住区的总结分析第39-41页
第四章 贫困住区居民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1-56页
 第一节 定量分析第41-51页
  一、方程构建与变量选取第41-43页
  二、全体样本居住-就业空间匹配性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43-45页
  三、城中村居民空间匹配性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45-47页
  四、保障房住区居民空间匹配性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47-49页
  五、回归结果总结第49-51页
 第二节 访谈分析第51-56页
  一、城中村住区“脆弱的空间匹配”第52-53页
  二、廉租房住区“虚假的空间匹配”第53-54页
  三、公租房住区“愈发严峻的空间不匹配”第54-56页
第五章 对策建议第56-61页
 第一节 结果讨论第56-57页
 第二节 对策建议第57-61页
  一、关于城中村问题的建议第58页
  二、关于廉租房住区问题的建议第58-59页
  三、关于公租房住区问题的建议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1-64页
 一、结论第61-62页
 二、讨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附录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生产率对比研究
下一篇: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及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