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复眼发育过程中最初R8位置决定原理的初步探讨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果蝇简介 | 第9-11页 |
| ·果蝇遗传学技术 | 第11-15页 |
| ·Gal4/UAS系统 | 第11-12页 |
| ·P-element转座子 | 第12-13页 |
| ·FLP/FRTs系统 | 第13页 |
| ·φC31整合酶系统 | 第13-14页 |
| ·MiMIC | 第14-15页 |
| ·MARCM | 第15页 |
| ·眼睛形态发生 | 第15-17页 |
| ·小眼结构 | 第16页 |
| ·小眼决定过程 | 第16-17页 |
| ·单个小眼决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分子机制 | 第17-22页 |
| ·前神经基因 | 第18-20页 |
| ·形成素 | 第20页 |
| ·HH&DPP信号通路 | 第20-21页 |
| ·Notch信号通路&侧向抑制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 ·材料 | 第24-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耗材 | 第24-25页 |
| ·主要果蝇品系 | 第25-26页 |
| ·方法 | 第26-33页 |
| ·果蝇食物制作 | 第26-27页 |
| ·果蝇的饲养 | 第27页 |
| ·处女蝇的收集 | 第27页 |
| ·果蝇杂交 | 第27-28页 |
| ·转基因果蝇的建立 | 第28-30页 |
| ·质粒DNA的准备 | 第28页 |
| ·注射前准备 | 第28-29页 |
| ·显微注射 | 第29-30页 |
| ·后代处理 | 第30页 |
| ·免疫荧光染色 | 第30页 |
| ·热激恢复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MARCM & mosaic | 第31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31页 |
| ·琼脂糖凝胶检测扩增产物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61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56页 |
| ·高保真的内源报告基因果蝇品系构建 | 第33-45页 |
| ·ato相关转基因果蝇的建立和验证 | 第33-37页 |
| ·sensGFP的验证 | 第37-38页 |
| ·Rough相关转基因果蝇的建立及验证 | 第38-39页 |
| ·Delta相关果蝇的建立及验证 | 第39-40页 |
| ·E(spl)mΔ相关转基因果蝇的建立及验证 | 第40-43页 |
| ·Hh相关转基因果蝇的建立 | 第43-45页 |
| ·N~(ts)热激恢复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DI~(ts)热激恢复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 ·Sca MARCM分析 | 第48-49页 |
| ·DI mosaic分析 | 第49-50页 |
| ·局部Hh水平扰动对R8分布的影响 | 第50-52页 |
| ·Hh全局的扰动模型 | 第52-53页 |
| ·Sca局部过表达对R8分布的扰动 | 第53-54页 |
| ·局部N信号的扰动对R8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6-61页 |
| ·内源报告基因体系的意义 | 第56-58页 |
| ·Hh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 第58页 |
| ·Sca的长距离抑制作用 | 第58-59页 |
| ·Notch信号的作用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1 引物清单 | 第66-68页 |
| 附录2 DNA测序结果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