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环境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理论的评价 | 第12-13页 |
·成都关于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环境的现状和基础条件 | 第14-15页 |
·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 第14页 |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第14页 |
·产业体系渐趋完善 | 第14页 |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 第14-15页 |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 第15页 |
·研究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环境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30页 |
·创新与城市发展 | 第16页 |
·创新型城市与城市创新环境 | 第16-18页 |
·创新型城市 | 第16-17页 |
·城市创新环境与创新型城市 | 第17-18页 |
·城市创新环境的构建 | 第18-30页 |
·探索建立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环境体系的意义 | 第18页 |
·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18-19页 |
·城市创新环境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 第19-21页 |
·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环境体系的核心、引动要素 | 第21-22页 |
·成都创新环境评价重点指标选择及评价 | 第22-30页 |
3 西部主要城市创新环境的建设情况分析 | 第30-40页 |
·西安创新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 第30-33页 |
·西安市政府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大力推进 | 第30-31页 |
·西安市综合科技竞争实力强,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科技转化能力 | 第31-32页 |
·丰富的人才资源供给 | 第32-33页 |
·重庆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 | 第33-34页 |
·鼓励科技工作的开展 | 第33-34页 |
·相对强大的财政拨款和资金支持 | 第34页 |
·政府采购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 | 第34页 |
·成都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 | 第34-40页 |
·成都构建创新型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的优势 | 第34-36页 |
·与西安重庆相比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环境的劣势 | 第36-40页 |
4 国际上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 第40-43页 |
·伦敦-欧洲创意中心 | 第40-41页 |
·功能强大的“知识天使”创新指导网络 | 第40页 |
·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风险投资之间的轮式联接体系 | 第40-41页 |
·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创新文化氛围 | 第41页 |
·东京-亚洲活力城市 | 第41-43页 |
·“官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41页 |
·强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 | 第41页 |
·多种减免税收政策为企业创新开路 | 第41-42页 |
·科研人员的充分共享、科研思想的充分交流 | 第42-43页 |
5 关于成都地区城市创新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进一步提高政府创新意识,营造城市创新氛围 | 第43-44页 |
·进一步提高政府创新意识 | 第43页 |
·建立科学创新体制,营造城市创新氛围 | 第43-44页 |
·努力增大成都研发经费等科技投入 | 第44-45页 |
·鼓励创新与研发 | 第45页 |
·市场支撑科技,政策扶持市场 | 第45页 |
·借鉴西安知识产权专利市场建设,引入经纪人制度 | 第45-46页 |
·大力打造并宣传成都优越的人居环境 | 第46-48页 |
·要加强创新配套环境建设,特别是交通环境建设 | 第46-47页 |
·大力发展成都远郊区县的现代农业 | 第47-48页 |
·制定并实施成都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具体战略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