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细菌纲论文--真细菌目论文

黑木相思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ACC脱氨酶活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引言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5-29页
     ·黑木相思概况第15-16页
     ·根瘤菌分类概况第16-19页
     ·根瘤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9-23页
     ·相思属树种根瘤菌研究进展第23-28页
     ·ACC脱氨酶的研究第28-29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研究目标第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2-53页
   ·实验材料第32-34页
     ·供试菌株第32-34页
   ·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实验方法第34-50页
     ·供试根瘤菌纯化培养第34页
     ·根瘤菌总DNA的制备第34-35页
     ·16S rDNA PCR-RFLP分析第35-36页
     ·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第36页
     ·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SMc00019,truA,thr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6-37页
     ·共生基因(nif H,nodC)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7-41页
     ·DNA(G+C) mol% 测定和DNA-DNA杂交第41-44页
     ·BOX指纹图谱分析第44页
     ·根瘤菌回接及交叉结瘤试验第44-45页
     ·表型性状测定第45-49页
     ·脂肪酸、极性脂和醌的测定第49-50页
   ·ACC脱氨酶活性对菌株固氮能力的影响实验方法第50-53页
     ·ACC脱氨酶结构基因(acdS)扩增第50-51页
     ·ACC脱氨酶活性测定第51-5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53-114页
   ·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新种分类地位的确定第53-101页
     ·16S rDNA PCR-RFLP分析第53-57页
     ·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第57-60页
     ·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0-62页
     ·持家基因(SMc00019、thrA、tru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2-66页
     ·共生基因(nif H, nodC)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6-69页
     ·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比较第69-73页
     ·DNA (G+C) mol% 含量测定与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第73页
     ·BOX指纹图谱分析结果第73-75页
     ·回接及交叉结瘤实验第75-85页
     ·Mesorhizobium sp. nov. 菌株表型性状测定第85-87页
     ·Mesorhizobium sp. nov. 菌株脂肪酸、极性酯和醌的测定第87-94页
     ·Bradyrhizobium sp. nov. 菌株表型性状测定第94-96页
     ·Bradyrhizobium sp. nov. 菌株脂肪酸、极性酯和醌的测定第96-101页
   ·黑木相思根瘤菌ACC脱氨酶活性研究结果第101-114页
     ·ACC脱氨酶结构基因扩增结果第101-105页
     ·ACC脱氨酶活性测定第105-114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114-119页
   ·讨论第114-117页
     ·黑木相思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第114-115页
     ·黑木相思根瘤菌新种的确定第115页
     ·黑木相思根瘤菌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第115-116页
     ·ACC脱氨酶活性与苗木生长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3页
附录A 培养基与试剂的配方第133-138页
附录B GN2板碳源第138-14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兴安落叶松结构用胶合木加工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及土壤层真菌群落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