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中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研究历史回顾 | 第14-23页 |
(一) 外国学者研究时期(1758—1927 年) | 第14-16页 |
(二) 中国学者起步时期(1927—1937 年) | 第16-18页 |
(三) 战争影响时期(1937—1949 年) | 第18页 |
(四) 恢复时期(1949—1980 年) | 第18-20页 |
(五) 加速发展时期(1980 年至今) | 第20-23页 |
·GIS 技术在研究物种多样性格局上的应用 | 第23-25页 |
·本项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5-26页 |
·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43页 |
·材料 | 第28-32页 |
·物种信息的收集 | 第28-31页 |
·GIS 数据的获得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43页 |
·物种多样性组成的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利用GIS 对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相关生态因子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 第39-40页 |
·热点地区的确定 | 第40页 |
·保护区分布格局的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优先保护区域的确定 | 第41-43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3-107页 |
·中国内陆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 第43-69页 |
·研究结果 | 第43-58页 |
·内陆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 | 第43-47页 |
·基于GIS 的各阶元多样性格局 | 第47-55页 |
·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分布格局的比对 | 第55-5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8-69页 |
·内陆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特点 | 第58-61页 |
·内陆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特点 | 第61-65页 |
·物种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5-69页 |
·中国内陆水域鱼类特有性及其分布格局 | 第69-80页 |
·研究结果 | 第69-76页 |
·内陆水域鱼类特有种组成 | 第69-70页 |
·基于GIS 的内陆水域特有鱼类分布格局 | 第70-7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6-80页 |
·内陆水域鱼类特有性特点 | 第76-79页 |
·特有种分布格局与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系 | 第79-80页 |
·中国内陆水域鱼类濒危性及其分布格局 | 第80-92页 |
·研究结果 | 第80-85页 |
·内陆水域鱼类濒危物种组成 | 第80-82页 |
·基于GIS 的内陆水域濒危鱼类分布格局 | 第82-85页 |
·内陆水域鱼类濒危种数与人口密度的相关性 | 第8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5-92页 |
·内陆水域鱼类濒危性特点 | 第85-87页 |
·内陆水域鱼类的濒危原因 | 第87-91页 |
·濒危种分布格局与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分布格局的关系 | 第91-92页 |
·中国内陆水域鱼类热点地区及优先保护区 | 第92-107页 |
·研究结果 | 第92-99页 |
·热点地区 | 第92-95页 |
·基于GIS 的保护区分布格局 | 第95-9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99-107页 |
·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热点地区的重叠区分析 | 第99-101页 |
·已建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及评价 | 第101-105页 |
·内陆水域鱼类优先保护区建议 | 第105-107页 |
第4章 结论 | 第107-109页 |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附录 | 第124-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