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微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18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微纳米材料沥青结合料高低温及流变性能研究第19页
     ·微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结合料微观性能及化学分析研究第19页
     ·微纳米材料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第19-20页
     ·沥青结合料弯曲梁流变试验离散元模拟研究第20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性能试验计划第22-50页
   ·实验材料第22-37页
     ·普通沥青PG58-34第22-24页
     ·微米碳纤维第24-27页
     ·高聚物改性纳米粘土第27-29页
     ·非改性纳米粘土第29-32页
     ·I44P系列纳米粘土第32-34页
     ·纳米硅第34-37页
   ·沥青结合料与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安排第37-48页
     ·沥青结合料的旋转粘度试验(RV)第37-38页
     ·沥青结合料的动态剪切试验(DSR)第38页
     ·沥青结合料的弯曲梁流变试验(BBR)第38-40页
     ·沥青老化试验第40-41页
     ·沥青结合料的电场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测试(FE-SEM)第41-43页
     ·沥青结合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第43页
     ·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第43-45页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路面车辙分析试验(APA)第45-46页
     ·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数试验(FN)第46-47页
     ·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试验(ITT)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沥青结合料高低温及流变性能研究第50-83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的制作第50-51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的旋转粘度试验研究第51-53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的动态剪切试验研究第53-77页
     ·非改性纳米粘土与高聚物纳米粘土第53-63页
     ·I44P系列纳米粘土与微米碳纤维第63-72页
     ·纳米硅第72-77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的弯曲梁流变试验研究第77-81页
     ·非改性纳米粘土与高聚物纳米粘土第77-79页
     ·I44P系列纳米粘土与微米碳纤维第79-80页
     ·纳米硅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沥青结合料微观性能和化学分析研究第83-110页
   ·微纳米沥青结合料的微观性能研究第83-95页
   ·微纳米沥青结合料的化学分析研究第95-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改性沥青混合料力学和路用性能研究第110-131页
   ·微纳米沥青混合料的制作第110-111页
   ·微纳米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研究第111-118页
   ·微纳米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研究第118-122页
   ·微纳米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数试验研究第122-126页
   ·微纳米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试验研究第126-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六章 沥青结合料弯曲梁流变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第131-145页
   ·前言第131页
   ·目的与意义第131-132页
   ·离散元模型第132-135页
   ·离散元模型的验证第135-137页
   ·试验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第137-140页
   ·沥青结合料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时间依存性的离散元模拟第140-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5-149页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第145-148页
     ·微纳米沥青结合料高低温及流变性能试验研究第146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结合料微观性能及化学分析研究第146-147页
     ·微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第147-148页
     ·沥青结合料弯曲梁流变试验离散元模拟研究第148页
   ·本文研究创新点第148页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62-16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2-163页
     ·已录用和发表的论文第162-163页
     ·已投稿的论文第163页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3-164页
   ·博士期间获奖情况第164-165页
附录第165-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堤荷载下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