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体防风的质量标准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中药粉体的制备 | 第17-18页 |
| ·体外溶出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 ·溶出度的意义 | 第19页 |
| ·溶出度试验的目的 | 第19-20页 |
| ·溶出度测定装置 | 第20页 |
| ·体内-体外的相互关系 | 第20-21页 |
| ·溶出度试验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 第2章 防风粉体工艺标准化研究 | 第22-28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仪器 | 第22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22-26页 |
| ·原药材前处理 | 第22页 |
| ·粉碎方法的确定 | 第22-23页 |
| ·不同粒径防风粉体的制备 | 第23-2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6-28页 |
| 第3章 防风粉体物理性能的表征与评价 | 第28-36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仪器 | 第28页 |
| ·方法与结论 | 第28-34页 |
| ·粒径检测 | 第28-31页 |
| ·粉体物理特性研究 | 第31-3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4-36页 |
| 第4章 防风粉体质量标准化研究 | 第36-6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 ·材料 | 第36-37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37-45页 |
| ·外观性状 | 第37页 |
| ·显微特征 | 第37-39页 |
| ·防风粉体TLC鉴别 | 第39-40页 |
| ·重金属与砷盐的考察 | 第40-42页 |
| ·色原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 第42-44页 |
| ·稳定性研究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 ·色谱条件结果 | 第45-49页 |
| ·线性关系结果 | 第49-51页 |
| ·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51页 |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 ·强光照射试验 | 第55-57页 |
| ·高湿度试验 | 第57-5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9-60页 |
| 第5章 粉体有效成分溶出行为的研究 | 第60-6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61页 |
| ·材料 | 第60页 |
| ·仪器 | 第60-61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61-66页 |
| ·提取方式的考察 | 第61-63页 |
| ·提取温度的考察 | 第63-64页 |
|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64-6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6-67页 |
| 第6章 体外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7-7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7-68页 |
| ·材料 | 第67页 |
| ·仪器 | 第67-68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68-76页 |
| ·溶出度研究 | 第68-7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76-77页 |
| 第7章 防风粉体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 第77-8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7页 |
| ·材料 | 第77页 |
| ·仪器 | 第77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77-79页 |
| ·防风粉体水浸液的制备 | 第77-78页 |
| ·含药平板的制备 | 第78页 |
| ·菌液制备 | 第78页 |
| ·菌液接种 | 第78页 |
| ·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 第78-7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9-80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 ·总结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3页 |
| 符号表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附录1 | 第89-90页 |
| 附录2 | 第90-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