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物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1.1 物理法 | 第10-12页 |
1.1.2 化学氧化法 | 第12-13页 |
1.1.3 化学还原法 | 第13-15页 |
1.2 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研究 | 第15-18页 |
1.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第18页 |
1.2.3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1.2.4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 第19-20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氯代硝基苯类(CNB_s)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其生物降解性初探 | 第21-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废水 | 第21页 |
2.1.2 污泥来源 | 第21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1.4 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2.1 生产废水典型有机物分析 | 第22-23页 |
2.2.2 目标污染物对好氧/厌氧污泥的毒性 | 第23-24页 |
2.2.3 厌氧、好氧污泥降解硝基苯的机理 | 第24-25页 |
2.2.4 SBR处理生产废水的初探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3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 | 第26-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3.1.1 供试废水 | 第26页 |
3.1.2 供试活性污泥 | 第26-27页 |
3.1.3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27页 |
3.1.4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3.2.1 生产废水预处理 | 第28页 |
3.2.2 UASB反应器的启动 | 第28-31页 |
3.2.3 驯化期好氧反应器(SBR)运行性能 | 第31-32页 |
3.2.4 A/O系统稳态运行性能 | 第32-35页 |
3.2.5 SBR工艺处理性能 | 第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4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达标处理工艺研究 | 第37-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供试废水 | 第37页 |
4.1.2 处理工艺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4.2.1 Fe/C微电解处理性能 | 第38-39页 |
4.2.2 SBR工艺的处理性能 | 第39-40页 |
4.2.3 兼氧-SBR(A/O)工艺处理性能 | 第40-41页 |
4.2.4 生化单元出水的后处理 | 第41-42页 |
4.2.5 有机污染物在处理系统中去除的机理分析 | 第42-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5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及其运行性能 | 第49-62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5.1.1 废水 | 第49页 |
5.1.2 工艺流程及相关参数 | 第49-50页 |
5.1.3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5.2 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51-58页 |
5.2.1 调试期间系统处理性能进程分析 | 第51-53页 |
5.2.2 系统各处理单元运行效果分析比较 | 第53-54页 |
5.2.3 系统整体运行效果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5.3 废水处理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与强化 | 第58-60页 |
5.3.1 中和曝气池pH、曝气量优化 | 第58页 |
5.3.2 生物强化PACT法 | 第58-59页 |
5.3.3 生物泡沫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第59-60页 |
5.4 存在问题分析 | 第60-61页 |
5.5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6.1 目标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 | 第62页 |
6.2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研究 | 第62页 |
6.3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达标处理工艺研究 | 第62-63页 |
6.4 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 第63页 |
6.5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