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惰性阳极的优势 | 第11-12页 |
| ·惰性阳极性能基本要求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金属或金属合金惰性阳极材料 | 第13-16页 |
| ·氧化物陶瓷惰性阳极材料 | 第16-17页 |
| ·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 | 第17-20页 |
| ·添加剂在 NiFe_2O_4金属陶瓷惰性阳极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22-23页 |
| 第2章 金属陶瓷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检测方法 | 第23-33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成分分析 | 第23页 |
| ·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分析 | 第23页 |
| ·致密度和气孔率分析 | 第23-25页 |
| ·致密度测试原理 | 第24-25页 |
| ·致密度测试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第25页 |
| ·导电性测量 | 第25-26页 |
| ·NiFe_2O_4基陶瓷材料导电机制 | 第26页 |
| ·导电性测量的实验步骤 | 第26页 |
| ·力学性能测量 | 第26-31页 |
| ·硬度测量 | 第26-28页 |
| ·断裂韧性测试 | 第28-29页 |
| ·抗弯强度测试 | 第29-30页 |
| ·抗热震性测试 | 第30-31页 |
| ·抗高温氧化性测试 | 第31-32页 |
| ·抗高温氧化性测试的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的制备 | 第33-40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3页 |
|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 ·陶瓷基体 10NiO-NiFe_2O_4的制备及分析 | 第34-37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35-36页 |
| ·材料的分析 | 第36-37页 |
| ·添加剂掺杂的金属陶瓷 17Ni/(10NiO-NiFe_2O_4) 制备 | 第37-39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TiO_2掺杂 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性能研究 | 第40-57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 | 第40-42页 |
| ·DSC 与 TG 分析 | 第40-41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6页 |
| ·TiO_2添加对材料成分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TiO_2添加对材料致密度及气孔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TiO_2添加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 ·TiO_2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53页 |
| ·TiO_2添加对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WO_3掺杂 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 | 第57-58页 |
| ·DSC 分析 | 第57-58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5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71页 |
| ·WO_3添加对材料成分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8-60页 |
| ·WO_3添加对材料致密度及气孔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 ·WO_3添加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 ·WO_3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9页 |
| ·WO_3添加对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录(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