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7页 |
一、 我国庭前会议立法状况评述 | 第7-11页 |
(一) 庭前会议立法现状 | 第8页 |
(二) 庭前会议立法评述 | 第8-11页 |
1、 关于庭前会议启动权 | 第9页 |
2、 关于庭前会议参加人 | 第9页 |
3、 关于庭前会议的性质 | 第9-10页 |
4、 关于庭前会议上达成合意的证据效力认定 | 第10页 |
5、 关于庭前会议做出决定的效力 | 第10-11页 |
二、 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1-17页 |
(一) 庭前会议适用较少 | 第11-13页 |
(二) 庭前会议实践中适用标准不统一 | 第13-17页 |
1、 被告人是否出席 | 第13-14页 |
2、 辩方证据开示责任 | 第14页 |
3、 关于庭前会议的公开性 | 第14-15页 |
4、 关于简易程序是否适用庭前会议 | 第15页 |
5、 庭前会议的举行场所及形式 | 第15-17页 |
三、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17-20页 |
(一) 明确庭前会议启动权 | 第17页 |
(二) 明晰庭前会议主持人 | 第17-18页 |
(三) 赋予被告人对庭前会议的知情权 | 第18页 |
(四) 肯定庭前会议做出决议的法律效力 | 第18页 |
(五) 规定庭前会议公开进行 | 第18-19页 |
(六) 灵活庭前会议的形式 | 第19-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一) 专著类 | 第21页 |
(二) 论文类 | 第21页 |
(三) 报纸类 | 第21-23页 |
(四) 网络资料 | 第23-24页 |
后记 |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