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分子机制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 第11-44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1 卵巢上皮癌化疗概述 | 第11-16页 |
| ·一线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 | 第12页 |
| ·一线化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 第12-13页 |
| ·影响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 第13-14页 |
| ·影响化疗疗效的分子病理因素 | 第14-15页 |
| ·卵巢上皮癌分子病理分型及对卵巢癌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 第15-16页 |
| 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特点 | 第16页 |
| 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理 | 第16-20页 |
| ·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降低的机制 | 第17-18页 |
| ·DNA 损伤修复异常 | 第18页 |
| ·细胞凋亡的调控改变 | 第18页 |
|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的机制 | 第18-20页 |
| ·其它机制 | 第20页 |
| 4 多药耐药的分子诊断 | 第20-21页 |
| 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 第21-24页 |
|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型、治疗目的及原则 | 第21-22页 |
|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 第22页 |
| ·MDR 的化疗 | 第22-23页 |
| ·多药耐药的的基因治疗 | 第23-24页 |
| ·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 第24页 |
| 6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蛋白组学研究 | 第24-28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定义 | 第25页 |
| ·蛋白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 第25-26页 |
| ·蛋白组学研究主要存在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 | 第26-27页 |
|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鉴定现况 | 第27页 |
| ·筛选鉴定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在阐明其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第27-28页 |
| 7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代谢组学研究 | 第28-31页 |
| ·代谢组学研究定义 | 第28-29页 |
| ·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原理 | 第29-30页 |
| ·代谢组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 | 第30页 |
| ·代谢组学在卵巢上皮癌代谢标志物筛选及鉴定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筛选、鉴定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代谢标志物在阐明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第31页 |
| 8 与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的血清蛋白组与代谢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4页 |
| 第二章 EOC 多药耐药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鉴定及临床验证 | 第44-124页 |
| 前言 | 第44页 |
| 1 材料 | 第44-49页 |
| ·临床标本 | 第44-45页 |
|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6-48页 |
|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 ·抗体 | 第4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9-61页 |
| ·定量蛋白质组实验操作步骤 | 第49-54页 |
| ·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实验操作步骤 | 第54-58页 |
| ·ELISA 方法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实验操作步骤 | 第58-59页 |
| ·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60-61页 |
| 3 结果 | 第61-115页 |
| ·iTRAQ 定量蛋白质组学相关的结果 | 第61-104页 |
| ·Western blot 验证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相关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104-107页 |
| ·ELISA 验证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相关血清差异蛋白在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 第107-115页 |
| 4 讨论 | 第115-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 笫三章 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血清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 第124-163页 |
| 前言 | 第124页 |
| 1 材料 | 第124-125页 |
| ·临床标本 | 第124-1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125页 |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2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25-128页 |
| ·血清小分子代谢物样品的预处理 | 第125页 |
| ·冻干样品的复溶 | 第125页 |
| ·Agilent1290 快速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125-126页 |
| ·质谱分析条件 | 第1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126页 |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26-128页 |
| 3 结果 | 第128-155页 |
| ·四组 EOC 血清样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 第128-129页 |
| ·血清代谢组学谱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 第129-144页 |
| ·使用主成分分析对四组样品差异表达代谢谱中两两比较的结果 | 第144页 |
|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EOC 铂类耐药相关的血清差异代谢物 | 第144-146页 |
| ·与 EOC 多药耐药相关的血清代谢化合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146-150页 |
| ·血清代谢物判断 EOC 多药耐药预后的单因素 Kaplan-meier 分析 | 第150-153页 |
| ·血清代谢物诊断 EOC 多药耐药发生的 ROC 和诊断性能分析结果 | 第153页 |
| ·结合 logistic 回归模型建立差异代谢物联合诊断 EOC 多药耐药的 ROC 曲线 | 第153-154页 |
| ·与 EOC 多药耐药关联的血清代谢物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的关联分析 | 第154-155页 |
| 4 讨论 | 第155-1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0-163页 |
| 全文小结 | 第163-16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64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