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企鹅珍珠贝的养殖与珍珠培育 | 第11-16页 |
·贝苗繁育 | 第12-13页 |
·苗种采集 | 第12-13页 |
·饵料培养 | 第13页 |
·幼苗管理 | 第13页 |
·稚贝的养殖 | 第13-14页 |
·成贝的养殖 | 第14页 |
·企鹅珍珠贝的珍珠生产 | 第14-16页 |
·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的培育 | 第14-15页 |
·企鹅珍珠贝正圆游离珠的培育 | 第15-16页 |
·足丝结构、作用以及对珍珠贝插核的影响 | 第16-18页 |
·贝类足丝的结构和作用 | 第16页 |
·企鹅珍珠贝足丝对游离珠插核死亡影响 | 第16-18页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8-20页 |
2 企鹅珍珠贝足丝切除实验 | 第2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设备 | 第20页 |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方法一(未使用麻醉剂)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二(使用麻醉剂)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三(足丝强弱不同贝的足丝切除) | 第22页 |
·实验方法四(正交实验)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五(小贝足丝切除) | 第23-2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大贝足丝切除 | 第24-29页 |
·实验一(未使用麻醉剂) | 第24-26页 |
·实验二(使用麻醉剂) | 第26-27页 |
·实验三(强弱贝足丝切除对比) | 第27-28页 |
·实验四(正交实验) | 第28-29页 |
·中贝足丝切除 | 第29-30页 |
·小贝足丝切除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3 企鹅珍珠贝足丝形态、变异及解剖学研究 | 第33-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41页 |
·企鹅珍珠贝足丝形态与变异 | 第34-35页 |
·企鹅珍珠贝解剖学观察结果 | 第35-41页 |
·企鹅珍珠贝解剖外部形态观察 | 第35-37页 |
·不同足丝形态企鹅珍珠贝足丝器解剖结构 | 第37-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4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与变异足丝的组织学研究 | 第43-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材料 | 第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试剂 | 第43-44页 |
·仪器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形态组织学结构 | 第46-50页 |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腺横切显微结构 | 第46-48页 |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腺纵切显微结构 | 第48-50页 |
·企鹅珍珠贝变异足丝形态组织学结构 | 第50-54页 |
·企鹅珍珠贝变异足丝腺横切显微结构 | 第50-52页 |
·企鹅珍珠贝变异足丝腺纵切显微结构 | 第52-54页 |
·企鹅珍珠贝足丝切除后足丝腺生长显微结构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与切除足丝后的足丝腺显微结构的比较 | 第56页 |
·企鹅珍珠贝正常足丝与变异足丝腺显微结构的比较 | 第56-59页 |
5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资助项目 | 第66-6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