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6-18页 |
1. 创新 | 第16页 |
2. 不足 | 第16-18页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 信用 | 第18-19页 |
2. 社会信用 | 第19-20页 |
3. 社会信用体系 | 第20页 |
(二)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1. 信用理论 | 第20-21页 |
2. 市场经济理论 | 第21-23页 |
二、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建设的现状 | 第23-24页 |
(二) 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1. 个人信用缺失 | 第24页 |
2. 企业信用缺失 | 第24页 |
3. 政府信用缺失 | 第24-26页 |
三、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26-29页 |
(一) 个人信用意识不强,未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二) 信用立法滞后,不能有效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 | 第27页 |
(三) 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信用评价标准不一 | 第27-28页 |
(四) 市场作用薄弱,政府过分干预社会发展 | 第28页 |
(五) 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不能有效的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 | 第28-29页 |
四、国内外社会信用建设主要做法及其借鉴 | 第29-34页 |
(一)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 | 第29-30页 |
1. 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 第29页 |
2.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 | 第29-30页 |
(二) 日本的社会信用体系 | 第30-31页 |
1.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方式 | 第30页 |
2. 信用信息机构的咨询服务内容 | 第30页 |
3. 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密措施 | 第30-31页 |
(三) 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 | 第31-32页 |
1. 加强政府信用管理,实行政务公开 | 第31页 |
2. 征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 第31页 |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模式 | 第31-32页 |
(四) 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建设的借鉴 | 第32-34页 |
1. 社会信用管理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第32页 |
2. 征信机构的市场化 | 第32页 |
3.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运作与监督制度 | 第32-34页 |
五、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缺失的对策建议 | 第34-40页 |
(一) 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信用宣传和教育,培养信用意识 | 第34-36页 |
1. 加强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个人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 第34页 |
2. 强化企业信用理念,推进企业信用文化建设 | 第34-35页 |
3. 加强银行信用建设,构筑强健金融体系 | 第35-36页 |
(二) 政府加强自身信用建设,规范政府在社会信用的引导作用 | 第36页 |
(三)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1. 政府健全社会信用监督制度 | 第36-37页 |
2. 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 | 第37页 |
(四) 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广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的范围 | 第37-38页 |
1. 整合信用信息,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 第37-38页 |
2. 大力发展信用产品,推广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范围 | 第38页 |
(五)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信用社会的法制基础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