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导论 | 第19-4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9-2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5-28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28-3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40-42页 |
第一章 列宁文化理论形成的条件 | 第42-72页 |
一、列宁文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42-50页 |
(一) 列宁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 | 第43-44页 |
(二) 列宁时代的思想文化现状 | 第44-50页 |
二、列宁文化理论形成的实践需求 | 第50-54页 |
(一) 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迫切需要 | 第50-51页 |
(二) 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需要 | 第51-52页 |
(三)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 | 第52-54页 |
三、列宁文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54-62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化理论 | 第54-57页 |
(二) 俄国民粹主义文化传统 | 第57-62页 |
四、列宁文化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62-72页 |
(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62-65页 |
(二) 丰富的人文知识 | 第65-66页 |
(三) 勇于批判的精神 | 第66-68页 |
(四) 广泛的兴趣爱好 | 第68页 |
(五) 特殊的经历 | 第68-69页 |
(六) 文化自觉意识 | 第69-72页 |
第二章 列宁文化理论的发展轨迹 | 第72-114页 |
一、列宁文化理论的初步探索(1893年-1903年10月) | 第72-79页 |
(一) 1893年到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之前的文化理论 | 第73-77页 |
(二) 1901年到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文化理论 | 第77-79页 |
二、列宁文化理论的形成(1903年10月-1917年10月) | 第79-86页 |
(一) 1903年10月到1907年第二次出国之前的文化理论 | 第80-83页 |
(二) 1907年12月到十月革命之前的文化理论 | 第83-86页 |
三、列宁文化理论的深化(1917年11月——1922年11月) | 第86-108页 |
(一) 十月革命初期文化理论的发展 | 第86-91页 |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文化理论发展 | 第91-99页 |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文化理论发展 | 第99-108页 |
四、列宁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22年11月——1924年3月) | 第108-114页 |
(一) 文化理论在内容上的进一步发展 | 第109-111页 |
(二) 文化理论在逻辑上的进一步发展 | 第111-114页 |
第三章 列宁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14-253页 |
一、关于文化本体的理论 | 第114-132页 |
(一) 文化发生发展论 | 第114-117页 |
(二) 文化内涵特征论 | 第117-124页 |
(三) 文化结构功能论 | 第124-132页 |
二、关于文化实践的理论 | 第132-145页 |
(一) 文化建设任务论 | 第132-136页 |
(二) 文化建设原则论 | 第136-139页 |
(三) 文化建设主体论 | 第139-145页 |
三、关于具体文化的理论 | 第145-253页 |
(一) 俄国文化阻力论 | 第146-155页 |
(二) 资本主义文化论 | 第155-177页 |
(三) 文化领导权论 | 第177-188页 |
(四) 文化遗产论 | 第188-208页 |
(五) 文化革命论 | 第208-253页 |
第四章 列宁文化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 | 第253-281页 |
一、列宁文化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253-267页 |
(一) 列宁文化理论的突出贡献 | 第253-263页 |
(二) 列宁文化理论的局限性 | 第263-267页 |
二、列宁文化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267-271页 |
(一) 必须充分地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第267-268页 |
(二) 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 第268-269页 |
(三) 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 第269-270页 |
(四) 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270-271页 |
三、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列宁文化理论 | 第271-281页 |
(一)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列宁文化理论 | 第272-276页 |
(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列宁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 第276-281页 |
结束语 | 第281-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300页 |
致谢 | 第300-3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02-30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