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27页 |
·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危害及处理现状 | 第12-18页 |
·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来源 | 第12-14页 |
·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毒性及危害 | 第14-15页 |
·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处理现状 | 第15-18页 |
·酸性染料的污染及处理现状 | 第18-22页 |
·酸性染料的污染来源 | 第18页 |
·酸性染料的危害 | 第18页 |
·酸性染料的处理现状 | 第18-22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2-25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 | 第22-23页 |
·传统分子印迹技术 | 第23-24页 |
·新型表面印迹技术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25-27页 |
2 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酸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 第27-45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接枝微粒 PDAC/SiO_2的制备及其与 TCAA 相互作用的考察 | 第28-30页 |
·TCAA 表面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31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3页 |
·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对 TCAA 结合特性 | 第33-34页 |
·结合竞争性实验 | 第34页 |
·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的洗脱性能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接枝微粒 PDAC/SiO_2对 TCAA 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 | 第34-36页 |
·TCAA 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的化学制备过程 | 第36-38页 |
·TCAA 表面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的表征 | 第38-40页 |
·印迹材料 IIP-PDAC/SiO_2对 TCAA 的结合特性 | 第40-42页 |
·选择性系数 | 第42-43页 |
·IIP-PDAC/SiO_2的脱附性能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酸性染料活性艳红 X-3B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 第45-63页 |
·实验部分 | 第45-5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接枝微粒 PDAC/SiO_2的制备及接枝聚合物 PDAC 与 RBR 相互作用的考察 | 第46页 |
·RBR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7-49页 |
·印迹材料对 RBR 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 第49-50页 |
·结合竞争性实验 | 第50-51页 |
·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洗脱性能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接枝大分子 PDAC 与 RBR 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1-55页 |
·RBR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制备过程 | 第55-56页 |
·MIP-PDAC/SiO_2对 RBR 分子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 第56-59页 |
·选择性系数 | 第59-61页 |
·MIP-PDAC/SiO_2的脱附性能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酸性染料酸性红-14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 第63-77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3页 |
·AR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制备及表征 | 第63-6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4-66页 |
·印迹材料对 AR 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 第66-68页 |
·结合竞争性实验 | 第68页 |
·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洗脱性能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6页 |
·AR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DAC/SiO_2的制备过程 | 第69-70页 |
·MIP-PDAC/SiO_2对 AR 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 第70-73页 |
·印迹反应条件对 MIP-PDAC/SiO_2结合性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选择性系数 | 第75页 |
·MIP-PDAC/SiO_2的脱附性能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