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室内无线定位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室内无线定位方法和对数—常态分布模型 | 第15-23页 |
| ·无线节点间的测距方法 | 第15-18页 |
| ·基于到达角度法(Angle of Arrival,AOA) | 第15-16页 |
| ·基于时间到达(Time of Arrival,TOA) | 第16页 |
| ·基于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 | 第16-17页 |
| ·接收信号强度法(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 第17-18页 |
| ·对数—常态分布模型 | 第18-19页 |
| ·三角质心定位算法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影响室内无线定位精度的因素 | 第23-37页 |
| ·RSSI值测量在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中的差异 | 第23-26页 |
| ·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测量RSSI值的对比实验 | 第23-25页 |
|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 ·实验分析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 | 第26-36页 |
| ·长距离通信与障碍物 | 第26-29页 |
| ·环境参数 | 第29-30页 |
| ·突发干扰 | 第30-31页 |
| ·随机干扰 | 第31-33页 |
| ·噪声干扰 | 第33-36页 |
| ·三角质心定位算法的选点策略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提高RSSI值测量精度的优化方案 | 第37-57页 |
| ·整体环境区域分割和环境参数拟合 | 第37-41页 |
| ·整体环境区域分割 | 第37-38页 |
| ·通过RSSI值与实际距离对环境参数进行拟合 | 第38-39页 |
| ·对子区域进行环境参数拟合 | 第39-40页 |
| ·全局环境参数与局部环境参数定位精度对比 | 第40-41页 |
| ·利用聚类分析消除突发干扰 | 第41-46页 |
| ·应用聚类分析消除突发干扰 | 第41-42页 |
|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在消除突发干扰方面的应用 | 第42-43页 |
| ·改进的DBSCAN算法 | 第43-44页 |
| ·消除突发干扰前后的对比实验 | 第44-46页 |
| ·利用滤波算法消除随机干扰 | 第46-49页 |
| ·应用最小二乘估计滤波削弱随机误差 | 第46-47页 |
| ·应用限幅与算术平均滤波削弱随机误差 | 第47-48页 |
| ·实验数据 | 第48-49页 |
| ·利用维纳滤波消除噪声干扰 | 第49-55页 |
| ·维纳滤波消除噪声干扰 | 第50-51页 |
| ·因果的维纳滤波器 | 第51页 |
| ·有限脉冲响应法求解维纳-霍夫方程 | 第51-53页 |
| ·维纳滤波消除噪声干扰前后数据对比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改进的三角质心定位算法 | 第57-63页 |
| ·通过权值算法改进选点策略 | 第57-60页 |
| ·改进前后的定位精度对比实验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