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页 |
·水稻叶片结构 | 第12-13页 |
·水稻叶片外部形态结构 | 第12页 |
·水稻叶片内部解剖结构 | 第12-13页 |
·水稻叶片的发育 | 第13-14页 |
·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 | 第14-16页 |
·水稻叶形与叶脉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 | 第16-19页 |
·水稻叶形发育的分子机理 | 第16-18页 |
·水稻叶片叶脉发育的分子机理 | 第18-19页 |
·叶绿素合成及降解机制 | 第19-22页 |
·叶绿素的合成 | 第19-20页 |
·叶绿素的降解 | 第20-22页 |
·水稻基因的图位克隆技术 | 第22页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水稻叶形及叶脉发育调控基因 OSARVL4 定位及功能分析 | 第24-44页 |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材料来源 | 第24页 |
·群体配置及种植 | 第24页 |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EMS 化学诱变 | 第24-25页 |
·农艺性状考查 | 第25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光合效率测定 | 第25页 |
·叶片的细胞学结构特征观察 | 第25-26页 |
·水稻 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PCR 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26-27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纯化回收 | 第27页 |
·OsARVL4 基因定位 | 第27-28页 |
·候选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Osarvl4 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28-29页 |
·Osarvl4 突变性状遗传分析 | 第29-31页 |
·Osarvl4 突变体叶片组织细胞学形态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分析 | 第33-35页 |
·Osarvl4 的基因定位 | 第35-36页 |
·候选基因分析与确定 | 第36-37页 |
·OsARVL4 基因影响水稻叶片叶绿素发育 | 第37-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附录 1 Taq 酶制备步骤 | 第51页 |
附录 2 PCR buffer 配方 | 第51-52页 |
附录 3 实验中常用的主要仪器 | 第52页 |
附录 4 1.0 %EMS 诱变剂的配制 | 第52页 |
附录 5 水稻 CTAB 改良法 DNA 提取液配方 | 第52页 |
附录 6 TBE 电泳缓冲液配方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