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

附件第1-6页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表录第15-20页
图录第20-21页
第一章 导论第21-6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21-32页
  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第21-28页
  二、领导力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需求第28-3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32-43页
  一、中国领导力研究始于具有一定职位的领导者的现实需求第32-34页
  二、中国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拓展缘于对领导力理解的非权力化转向第34-36页
  三、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相关研究快速发展第36-38页
  四、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38-43页
 第三节 研究问题第43-48页
  一、评估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现状是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前提第43-44页
  二、探索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影响因素是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基础第44-46页
  三、建构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模型是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先导第46-48页
 第四节 研究流程第48-56页
  一、关注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与实践第48-49页
  二、形成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问题域第49-50页
  三、聚焦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第50-51页
  四、确定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评估工具第51-53页
  五、开展实证研究第53-56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56-59页
  一、文献研究第56页
  二、质性研究第56-58页
  三、定量研究第58-59页
 第六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59-61页
  一、研究目的第59页
  二、研究意义第59-61页
第二章 领导力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第61-101页
 第一节 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理论模型第61-86页
  一、领导力发展的社会改变模型第61-70页
  三、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模型第70-78页
  四、学生领导力挑战模型第78-86页
 第二节 研究假设第86-101页
  一、个体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及假设第86-93页
  二、学生组织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及假设第93-96页
  三、社会参与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及假设第96-97页
  四、课程学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及假设第97-101页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第101-129页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变量的测量第101-109页
  一、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量表第101-103页
  二、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量表第103-105页
  三、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量表第105-107页
  四、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与测量第107-109页
 第二节 数据分析方法第109-111页
  一、领导力发展水平分布差异的非参数检验法第109页
  二、领导力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第109-111页
 第三节 样本基本信息第111-116页
  一、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第111-112页
  二、大学生参与学生组织与任职基本情况第112-114页
  三、大学生社会参与基本情况第114页
  四、大学生领导力学习基本情况第114-116页
 第四节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116-129页
  一、信度分析第116-117页
  二、效度分析第117-124页
  三、同源偏差的检验第124-129页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29-151页
 第一节 个体因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29-136页
  一、性别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29-131页
  二、生源地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1-132页
  三、家庭结构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2-133页
  四、政治面貌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3-136页
 第二节 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6-141页
  一、是否参与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6-137页
  二、参与学生组织数量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7-139页
  三、是否担任领导职务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39-141页
 第三节 社会参与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1-146页
  一、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1-142页
  二、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维度差异分析第142-144页
  三、是否参与兼职工作维度差异分析第144-146页
 第四节 领导力学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6-151页
  一、是否修读领导力课程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6-147页
  二、是否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7-149页
  三、是否聆听领导力报告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49-151页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51-173页
 第一节 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总体水平第151-154页
  一、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总体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51页
  二、情绪智力领导力各维度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51-154页
 第二节 个体因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54-160页
  一、性别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54-155页
  二、生源地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55-156页
  三、家庭结构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56-157页
  四、政治面貌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57-160页
 第三节 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0-165页
  一、是否参与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0-161页
  二、参与学生组织数量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1-162页
  三、是否担任领导职务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2-165页
 第四节 社会参与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5-169页
  一、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5-166页
  二、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维度差异分析第166-167页
  三、是否参与兼职工作维度差异分析第167-169页
 第五节 领导力学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9-173页
  一、是否修读领导力课程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69-170页
  二、是否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0-171页
  三、是否聆听领导力报告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1-173页
第六章 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73-197页
 第一节 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总体水平第173-176页
  一、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总体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73-174页
  二、领导力实践行为各维度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第174-176页
 第二节 个体因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6-182页
  一、性别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6-177页
  二、生源地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7-178页
  三、家庭结构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8-179页
  四、政治面貌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79-182页
 第三节 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2-187页
  一、是否参与学生组织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2-183页
  二、参与学生组织数量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3-184页
  三、是否担任领导职务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4-187页
 第四节 社会参与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7-192页
  一、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87-188页
  二、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维度差异分析第188-190页
  三、是否参与兼职工作维度差异分析第190-192页
 第五节 领导力学习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92-197页
  一、是否修读领导力课程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92-193页
  二、是否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93-194页
  三、是否聆听领导力报告维度差异性分析第194-197页
第七章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第197-225页
 第一节 个体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197-205页
  一、个体因素与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197-199页
  二、个体因素与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199-202页
  三、个体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的关系第202-205页
 第二节 学生组织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05-211页
  一、学生组织因素与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05-207页
  二、学生组织因素与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07-208页
  三、学生组织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的关系第208-211页
 第三节 社会参与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11-218页
  一、社会参与因素与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11-213页
  二、社会参与因素与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13-215页
  三、社会参与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的关系第215-218页
 第四节 领导力学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18-225页
  一、领导力学习因素与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18-220页
  二、领导力学习因素与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的关系第220-222页
  三、领导力学习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发展的关系第222-225页
第八章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VCP-COS模型建构第225-279页
 第一节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容-VCP模型第225-262页
  一、领导力教育的认知之维第226-235页
  二、领导力教育的价值之维第235-252页
  三、领导力教育的实践之维第252-262页
 第二节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COS模型建构第262-279页
  一、领导力教育之课程学习第262-268页
  二、领导力教育之组织参与第268-274页
  三、领导力教育之社会参与第274-279页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279-291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279-286页
  一、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总体水平第279页
  二、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总体差异第279-281页
  三、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影响因素第281-284页
  四、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主要内容第284页
  五、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主要途径第284-286页
 第二节 研究创新第286-288页
  一、研究主题的创新第286页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第286-287页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第287-288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288-291页
  一、研究不足第288页
  二、研究展望第288-291页
参考文献第291-297页
附录第297-307页
 附录一: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第297-305页
 附录二: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采访专家一览表第305-306页
 附录三: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策划-参与学术研讨会一览表第306-30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307-313页
 一、作者简历第307-309页
 二、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类第309-311页
 三、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著作类第311-312页
 四、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研究课题类第312-313页
后记第313-314页

论文共3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硫化物电极材料和柔性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语音识别的构音及语音障碍自动评估系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