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罐内外皮肤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综述一 拔罐相关机理研究 | 第8-14页 |
1 拔罐疗法的器具、种类及操作研究 | 第8页 |
2 拔罐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8-10页 |
·罐斑的认识 | 第8-9页 |
·负压的作用机制 | 第9-10页 |
3 拔罐局部效应研究 | 第10-12页 |
·局部形态学变化 | 第10页 |
·局部血流量和温度的变化 | 第10-12页 |
4 小结 | 第12-14页 |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学研究近况 | 第14-18页 |
1 在经络现象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页 |
2 在经穴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3 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 | 第15-16页 |
4 小结 | 第16-18页 |
综述三 拔罐疗效研究 | 第18-28页 |
1 治疗带状疱疹 | 第18-20页 |
2 治疗痛证 | 第20-21页 |
3 治疗痤疮 | 第21-22页 |
4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22-23页 |
5 治疗面部瘫痪 | 第23页 |
6 治疗颈椎病 | 第23-24页 |
7 治疗背痛 | 第24页 |
8 治疗肥胖 | 第24页 |
9 治疗其他病症 | 第24-26页 |
10 小结 | 第26-28页 |
前言 | 第28-30页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30-32页 |
试验研究 | 第32-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6页 |
1 材料 | 第32-33页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主要仪器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室条件控制 | 第33页 |
·施测位置及观察区域 | 第33页 |
·实验前仪器准备 | 第33页 |
2 方法 | 第33-34页 |
·研究对象分组 | 第33页 |
·操作步骤 | 第33-34页 |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温度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统计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4页 |
1 受试者基本基线数据比较 | 第36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6-44页 |
·拔罐的体表温度比较 | 第36-39页 |
·拔罐后罐周皮肤温度改变距离之比较 | 第39-41页 |
·不同拔罐时间之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罐具疼痛度比较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1 拔罐疗法 | 第44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拔罐可影响体表温度变化 | 第44页 |
·罐缘厚度不同产生的影响 | 第44页 |
·拔罐时间不同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研究贡献与建议 | 第45-46页 |
·研究贡献 | 第45页 |
·研究限制 | 第45页 |
·今后研究方向与建议 | 第45-46页 |
4 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