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综述一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 第13-20页 |
1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5页 |
2 中医对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的记载 | 第15-17页 |
3 中医对中风的治疗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认识 | 第20-26页 |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认识 | 第20页 |
2 缺血性脑损伤与炎性反应 | 第20-22页 |
3 缺血性脑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综述三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 增加脑缺血区的血供 | 第26页 |
2 病理形态学改变 | 第26页 |
3 调节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 第26页 |
4 控制炎症反应 | 第26页 |
5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 第26-27页 |
6 调控神经生化反应 | 第27页 |
7 阻滞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9-62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实验一 血管内栓线阻断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0-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实验二 不同穴组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区IL-β的影响研究 | 第35-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4 小结 | 第44-45页 |
实验三 不同穴组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区ICAM-1的影响研究 | 第45-5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8页 |
1 模型的选择 | 第52页 |
2 模型建立的评价选择 | 第52-53页 |
3 取穴依据 | 第53-54页 |
4 电针不同穴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双侧脑区IL-1 β,ICAM-1表达的影响 | 第54-57页 |
5 各组大鼠大脑损伤侧与健康侧IL-1 β,ICAM-1的变化趋势比较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