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的依据 | 第9-10页 |
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对道德自律涵义及特点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对道德自律特定对象、特定领域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对实现道德自律实现途径的研究 | 第13页 |
4. 对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与道德自律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 本文的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页 |
1.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四) 本文运用的方法 | 第14-15页 |
1. 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 文献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3. 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一) 道德自律的概念、特征及界定标准 | 第15-20页 |
1. 道德自律的概念 | 第15-17页 |
2. 道德自律的特征 | 第17-18页 |
3. 道德自律的界定标准 | 第18-20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道德自律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3页 |
1. 新农村的涵义及要求 | 第20-21页 |
2. 农民道德自律的概念 | 第21页 |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道德自律的概念及特征 | 第21-23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思想基础和条件 | 第23-28页 |
(一)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思想基础 | 第23-26页 |
1. 中国古代的道德自律思想 | 第23-24页 |
2. 西方哲学史上的道德自律思想 | 第24-25页 |
3.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 第25-26页 |
(二)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条件 | 第26-28页 |
1. 新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 | 第26-27页 |
2. 新农村民主政治、社会法制的建设 | 第27-28页 |
3. 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 第28页 |
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民道德自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5页 |
(一)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1. 农民对现行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认识不清晰 | 第29页 |
2. 农民对道德自律的情感淡薄、意志不坚定 | 第29-30页 |
3. 农民对道德规范的遵守缺乏自主性 | 第30-31页 |
4. 农民道德自律行为标准的多样性 | 第31页 |
5. 农民对道德行为评价的不科学性 | 第31-32页 |
(二)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1.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农民缺乏良好成长、教育环境 | 第32页 |
2. 农村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 | 第32-33页 |
3. 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的消极影响 | 第33-34页 |
4.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相协调 | 第34-35页 |
5. 以利益为导向的农村市场经济对道德规范的冲击 | 第35页 |
四、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对策 | 第35-50页 |
(一)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应遵循的原则 | 第35-40页 |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5-36页 |
2. 坚持“道德互动”的原则 | 第36-37页 |
3. 坚持“道德惩罚与道德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 第37-38页 |
4. 坚持“以他律为基础”的原则 | 第38-39页 |
5. 坚持“自我修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0页 |
(二)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主体性建构 | 第40-44页 |
1. 农民要加强自身对道德规范的认识 | 第41页 |
2. 农民要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情感 | 第41-42页 |
3. 农民要增强自身的道德自律意志 | 第42-43页 |
4. 农民要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行为 | 第43-44页 |
5. 农民要加强道德自律的自我评价能力 | 第44页 |
(三) 实现农民道德自律的客体性举措 | 第44-50页 |
1. 地方政府要缩小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 | 第45-46页 |
2. 基层组织积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 第46-47页 |
3. 基层政府要结合村规民约的重要作用,加强道德制度建设 | 第47页 |
4. 政府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干部 | 第47-48页 |
5. 政府要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追求规则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