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垄作的田间小气候效应 | 第12-13页 |
·对田间温度的影响 | 第12页 |
·对田间水分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对田间透光率的影响 | 第13页 |
·垄作栽培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15页 |
·垄作栽培对叶面积指数及SPAD值变化的影响 | 第14页 |
·垄作栽培对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垄作栽培对作物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垄作栽培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17页 |
2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3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20页 |
·光合参数 | 第18-19页 |
·剑叶气孔性状 | 第19页 |
·茎部性状及维管束数目 | 第19页 |
·结实期剑叶生理指标 | 第19-20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19页 |
·抗氧化酶(POD、CAT)活性 | 第19-20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第20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20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20页 |
5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7页 |
1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下水稻形态结构的响应特征 | 第21-29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下水稻茎杆结构的响应特征 | 第21-27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下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响应特征 | 第27-29页 |
2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9-32页 |
·对水稻分蘖中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水稻齐穗期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0-32页 |
3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下水稻结实期生理活性的变化 | 第32-35页 |
·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页 |
·水稻剑叶保护性酶(POD、CAT)活性的变化 | 第32-34页 |
·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4页 |
·水稻剑叶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4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35-36页 |
5 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和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37-41页 |
1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茎杆形态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维管束数目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气孔密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垄厢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9页 |
2 创新之处 | 第39-40页 |
3 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图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